冬柳 其二
嗚嗚寒吹撼旗亭,榮落隨時亦慣經。
晚歲幾人傷老大,飛花前度感飄零。
鬢因點雪俄驚白,眼不逢春未肯青。
回首長堤蕪沒盡,六朝煙月夢初醒。
嗚嗚寒吹撼旗亭,榮落隨時亦慣經。
晚歲幾人傷老大,飛花前度感飄零。
鬢因點雪俄驚白,眼不逢春未肯青。
回首長堤蕪沒盡,六朝煙月夢初醒。
寒風呼嘯著撼動著旗亭,草木的榮枯隨季節變化,我也早已習慣。到了晚年,有幾人不感傷自己的衰老呢,就像從前那紛飛的落花,感慨著自身的飄零。突然驚覺鬢發因白發點點而變白,眼睛沒遇到春天不肯流露出生機。回首那長堤,早已被雜草淹沒,六朝的如煙月色如夢初醒。
寒吹:寒風。旗亭:市樓,古代觀察、指揮集市的處所,后也指酒樓。
榮落:草木的繁榮與衰落。隨時:隨季節變化。慣經:習慣經歷。
晚歲:晚年。傷老大:感傷自己年老。
飛花:飄落的花,比喻飄零的身世。前度:從前。
點雪:指白發。俄:突然。
眼不逢春未肯青:眼睛沒遇到春天不肯流露出生機,有不遇時機之意。
蕪沒:被雜草淹沒。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晚年,目睹自然景象的變化和歷史遺跡的荒蕪,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也經歷著變遷,詩人借冬柳抒發對人生和歷史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人生和歷史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個人情感與歷史變遷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經典名作,但反映了詩人對生活和歷史的深刻思考。
一官憔悴足藏名,濁酒青山供此生。
到了自來還自去,鐘家錯畏管公明。
春朝中酒未曾醒,論吉論兇總不應。
還卻豸冠神武去,負他頭上貴人星。
觀魚曾出漢昆明,延訪徐徐并馬行。莫道霸圖無際會,六條真不愧才名。
蕭梁帝業又荊州,世胄名家寵最優。何事燕歌訴寒苦,自來關塞不勝愁。
北朝羈宦意何堪,況復霜華滿鬢簪。開府位高歸不得,斷腸空賦望江南。
丁庸收直馬成群,清節誰如獨立君。奕世高風誰得似,賜田堪自老耕耘。
檀臺山上獵圍屯,金鐔基中錫仗存。豈是好生真帝德,故于圍處見桑門。
襄陽丘隴柏青青,徵辟無心就北庭。移孝為忠曾不愧,始知江漢實鐘靈。
蘆花冉冉弄斜暉,
十月江天似雪飛。
說與行人休踐踏,
好將收拾贈無衣。
王孫馀巧力,
銀漢亦經營。
地軸卷不盡,
風梭織又成。
織月生眉黛,
香風出舞衣。
乍疑湘水見,
還似洛川歸。
柳葉淡如煙。柳絮如棉。黃鶯紫燕共纏綿。一片飛花斜日里,紅過秋千。
無語下珠簾。怕聽啼鵑。閑愁棖觸上眉尖。一曲琵琶渾不是,廿五冰弦。
玉骨換丹砂,夜雪迷春色。欲學綵云飛,東風苦無力。
月殿春風早,瑤姬試晚妝。為憐□□□,□□□霓裳。
流水小橋西,東風路欲迷。漁郎莫回首,不是武陵溪。
帝苑芳春鳳吹諧,看花曾遍洛陽街。
行吟緩控青絲轡,擊節頻抽白玉釵。
共挽鹿車歸舊隱,幾浮魚艇散秋懷。
霜風掃盡煙霞況,愁見龍城葉滿階。
四更起開門,
月黑陰云堆。
幾時踏殺羊,
老虎來不來?
內無是實,外有是名,小人故矜。
外無是名,內有是實,君子何失。
王孫慟哭舊山河,故國春深碧血多。
正氣豈歸和氏璧,海風卒葬魯陽戈。
經綸不際升平會,才調終如大節何。
湖上梅花應太息,可憐誰為借明駝。
旄頭欃槍銳沖擊,殺氣隆隆半天黑。
千家悲哀萬家哭,唐鄧征魂招不得。
北斗移杓向西指,八月風高塞塵起。
大軍忠義赴襄陽,飛鳥潛魚未知死。
黔黎殷憂痛無策,愿得空中降韓白。
嗚呼何代無奇才,世間未有黃金臺。
名山無分十年留,
檢點征衫待遠游。
大好煙巒今付汝,
他時猿鶴未應羞。
陣陣輕寒細馬驕,
竹林茅店小簾招。
東風已綠南溪水,
更染溪南萬柳條。
義俠久無跡,吾鄉見此翁。
紫微欣稅駕,飛將許同功。
銀茜聯恩渥,金蘭藹義風。
雖增嬴博恨,猶喜桂成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