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即事
意欲窮幽趣,聊為野外行。
遠煙難辨樹,斜日易催耕。
倚杖觀泉脈,穿林得鳥聲。
斷堤回首處,一帶暮山橫。
意欲窮幽趣,聊為野外行。
遠煙難辨樹,斜日易催耕。
倚杖觀泉脈,穿林得鳥聲。
斷堤回首處,一帶暮山橫。
想要探尋幽深的情趣,姑且到野外去漫步。遠處的煙霧繚繞,難以分辨出樹木;西斜的太陽容易催促人們收工回家。我拄著拐杖觀看泉水的脈絡,穿過樹林聽到鳥兒的啼鳴聲。在斷堤處回頭望去,只見一抹暮色中的山巒橫亙在眼前。
窮:探尋盡。
聊:姑且。
泉脈:泉水的脈絡走向。
一帶:一片、一列。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閑暇之時,為了擺脫世俗的紛擾,到野外去尋找清幽之趣,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山野之美和詩人的閑適心境。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玉醴浮金菊,云亭敞玳筵。
晴山低畫浦,斜雁遠書天。
謝朓離都日,殷公出守年。
不知瑤水?,誰和白云篇。
多寶神光動,生金瑞色浮。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當樓。
熏穴應無取,焚林固有求。
夜闌陪玉帳,不見九枝留。
滟滟流光淺,娟娟泛露輕。
云間龍爪落,簾上玉鉤明。
桂樹枝猶小,仙人影未成。
欲為千里別,倚幌獨含情。
凄凄霜日上高臺,水國秋深客思哀。
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
誰家搗練孤城暮,何處題衣遠信回?
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萍開。
鳥啼鶯語思何窮,一世榮華一夢中。
李固有冤藏蠹簡,鄧攸無子續清風。
文章高韻傳流水,絲管遺音托草蟲。
春月不知人事改,閑垂光影照洿宮。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人皆聞蟋蟀,我獨恨蹉跎。
白發無心鑷,青山去意多。
信來漳浦岸,期負洞庭波。
時掃高槐影,朝回或恐過。
營營孤思通,寂寂長門夜。
妾妬亦知非,君恩那不借。
攜琴就玉階,調悲聲未諧。
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
牡丹愁為牡丹饑,自惜多情欲瘦羸。
濃艷冷香初蓋后,好風干雨正開時。
吟蜂遍坐無閑蘂,醉客曾偷有折枝。
京國別來誰占翫,此花光景屬吾詩。
桃蹊李徑盡荒涼,訪舊尋新益自傷。
雖有衣衾藏李固,終無表疏雪王章。
羈魂尚覺霜風冷,朽骨徒驚月桂香。
天爵竟為人爵悮,誰能高叫問蒼蒼。
落花寂寂草綿綿,云影山光盡宛然。
壞室基摧新石鼠,潴宮水引故山泉。
青云自致慚天爵,白首同[歸]感昔賢。
惆悵林間中夜月,孤光曾照讀書筵。
五仙騎五羊,何代降茲鄉。
澗有堯年韭,山余禹日糧。
樓臺籠海色,草樹發天香。
浩嘯波光里,浮溟興甚長。
面南一片黑,俄起北風顛。
浪潑巴陵樹,雷燒鹿角田。
魚龍方簸蕩,云雨正喧闐。
想赭君山日,秦皇怒赫然。
新荊棘路舊衡門,又駐高車會一尊。
寒骨未沾新雨露,春風不長敗蘭蓀。
丹誠豈分埋幽壤,白日終希照覆盆。
珍重昔年金谷友,共來泉際話幽魂。
偶背雕籠與我違,四方端佇竟忘歸。
誰家白日云間見,何處滄洲雨里飛。
曾啄稻粱殘粒在,舊翹泥潦半蹤稀。
憑人轉覺多相誤,盡道皤然作令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