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蒙城令方先生淵還淳安
引年便欲拂塵衣,促駕都門賦式微。
故里遙知三徑在,清時今見一人歸。
頻過石硤尋書院,閒到嚴灘上釣磯。
龜鶴山前春正好,滿川花柳映柴扉。
引年便欲拂塵衣,促駕都門賦式微。
故里遙知三徑在,清時今見一人歸。
頻過石硤尋書院,閒到嚴灘上釣磯。
龜鶴山前春正好,滿川花柳映柴扉。
到了年老就想拂去塵世的衣塵,在京都催促著車馬,賦詩表達歸隱之意。遠遠知道故鄉的家園還在,清平之世如今看到先生一人歸去。多次經過石硤去尋訪書院,閑暇時到嚴灘登上釣磯。龜鶴山前春天景色正好,滿川的花柳映照柴門。
引年:年老告退。
拂塵衣:表示歸隱,遠離塵世。
促駕:催促車馬。
都門:京都城門。
式微:出自《詩經·邶風·式微》,有歸隱之意。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石硤:地名。
嚴灘:即嚴子陵釣臺,在浙江桐廬縣,是東漢嚴光隱居垂釣之地。
龜鶴山: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蒙城令方先生年老告退,準備回到淳安老家。詩人在京都送別時寫下此詩,表達對方先生歸隱的情感。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清平的時期,方先生選擇回歸故里,過閑適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方先生歸隱,突出特點是營造出閑適的田園意境,表達了對方先生的美好祝愿。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送別歸隱題材詩歌的常見風格。
虛己堯黃屋,清心漢弋綈。乾符開太一,坤軫拓全齊。鎮國天球在,賓空寶仗迷。歷年施澤久,四海哭遺黎。德粹三靈接,功成萬國雍。方培豐水芑,忽跨鼎湖龍。廟號追文考,陵名冠世宗。微臣趨覲晚,灑涕續車攻。
鈴鐸風微靜不聞,客來芳徑正斜曛。煙昏樹杪鴉千點,水長陂塘鷺一群。幽草綠遙尋古剎,疏窗碧暗哭遺文。白頭道士重相訪,極目滿山飛亂云。
閑門掃斷馬蹄塵,散發攤書即故人。獨酌一杯長至酒,虞卿風骨久忘貧。
涼風一掃宿云輕,隱隱收雷不復驚。試決小池疏積潦,誰教蛙吻頓無聲。
旅酒沖愁薄,庭梅寓賞孤。偶來清月伴,惟與博山俱。
已知秋色滿江關,此意憑高益莫刪。世亂恰當為客苦,山空愈覺背人閒。秦淮萬戶晴煙里,高坐孤亭落照間。事事頓令華鬢改,菊花應亦笑衰顏。
忼慨多奇氣,人稱趙與燕。看君名已遂,于道守彌堅。世事增諸感,詩才老去年。從來不朽者,枘鑿有方圓。
晴湖水落葑田乾,白鳥飛來立晚寒。楊柳不知秋已遠,尚搖疏翠拂欄干。
萬古金焦浪拍沙,隔江雖邇到何賒。頗聞敵馬輕千里,未省瓜州今幾家。陰雨連宵舟懶動,好風吹曉日方華。會須急作登連計,建鄴明朝在一涯。
木石有時命,干常氣自青。玄黃殷戰血,風雨一椒亭。已吊鯨魚死,難寒白鷸刑。疏麻雖小物,危岫茂堯蓂。
楚老垂竿,漁于煙水。族氏無彰,鱗鬐自舉。偶覿三閭,開敷數語。擊棹揚歌,冥潛何許。
五色依然過眼迷,常時文彩映玻瓈。誰能滅沒空驪牡,又是連蜷賦彩霓。七里灘搖江月冷,四明山壓海天低。自慚未得為知己,臨別新詩亦漫題。
愛惜含英玉一窠,露寒密暖底調和。寄書黃耳休驚吠,香雪羅浮望較多。
白云終日伴清風,村北村南盡翠峰。遙指煙霞明滅處,采茶女在畫圖中。
洞庭湖水日潺湲,腸斷湘妃竟不還。千里蒼梧常在眼,君山真作望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