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議之淵挽詩
早擅云間譽,唯公伯仲賢。諫篇馀祖烈,經學自家傳。出處無馀恨,哀榮得兩全。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仕至二千石,年馀七十秋。長生應有訣,勇退復何求。耆舊凋零盡,功名取次休。莫陪蒿里餞,東望隴云愁。
早擅云間譽,唯公伯仲賢。諫篇馀祖烈,經學自家傳。出處無馀恨,哀榮得兩全。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仕至二千石,年馀七十秋。長生應有訣,勇退復何求。耆舊凋零盡,功名取次休。莫陪蒿里餞,東望隴云愁。
早年就在云間享有聲譽,您和兄弟都十分賢能。諫言篇章傳承著祖先的功業,經學在家族中代代相傳。一生行止沒有遺憾,身后的哀榮也都有了。善良的人如今已逝,被安葬在新的墓地。您官至二千石,享年七十多歲。若有長生秘訣,您毅然隱退又有何求。年高望重的人都已凋零,功名也隨之消散。我不能陪您去蒿里送別,只能望著東邊隴上的云發愁。
云間譽:云間的聲譽,云間可能代指某地或某一地域文化圈。
伯仲:兄弟。
諫篇:進諫的篇章。
祖烈:祖先的功業。
出處:指出仕和隱退。
哀榮:死后的哀痛和生前的榮耀。
二千石:漢代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后世常以此稱郡守一級的官員。
耆舊:年高望重的人。
蒿里:本指死人所處之地,后用作挽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沈朝議之淵去世后,作者為悼念他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時期,但此詩重點在于表達對逝者的情感。作者或許與逝者相識,對其為人和功績較為了解,所以寫下此詩表達哀思。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沈朝議之淵,突出了逝者的賢能、家族傳承和人生行止。其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作為挽詩,展現了當時人們對逝者的紀念方式和情感表達。
黃花和露作深秋,志士臨風惜壯猷。
靡靡道途空接淅,搖搖心事劇懸旒。
兒時種木今盈抱,老去還家莫漫游。
側耳鄉書上霄漢,圣朝賓貢似成周。
久處情殊淡,將離意轉親。
寒江哀斷雁,秋雨送行人。
文酒平生事,艱難日后身。
敢為兒女態,騄駬自風塵。
相逢知有日,無復恨天涯。
旅況何堪說,離愁強自排。
風云男子志,雨雪故人懷。
執手殷勤囑,魚書莫久乖。
溈汭道人身御風,
棄家求靜慕仙蹤。
仙都有石立天半,
特立要當如此峰。
月明人語靜天街,一樹松毛舞亂釵。高論誰翻巫峽水,相思如隔葉山厓。百年散地堪藏拙,三宿齋居漫寄懷。獨幸太平今有象,南郊春意十分佳。
瀟灑仙郎玉不如,春來多病想離居。賡酬未覺詩禪定,笑語偏驚墨妙疏。齋舍月明燈暈小,嚴城風靜柝聲虛。知君此夕應無寐,起望星垣候屬車。
三雄分漢鼎,
郊野戰群龍。
將軍偶敗北,
投子空山中。
一塢埋香雪,梅開七百年。相傳諸老輩,于此訪臞仙。流向橫橋在,荒村蔓草連。春風空寂寞,誰更駐吟鞭。
天半種長松,飛濤下五峰。云沈山作海,風捲樹成龍。虛谷流寒吹,清宵答梵鐘。斧斤摧折盡,樵徑亦苔封。
北斗掛闌干,樓高偪廣寒。地連天咫尺,人共月團圞。玉宇淩無際,金波瀉不乾。一輪仍似昔,照到劫灰殘。
春日木蘭舟,春風行箭流。一灣之字木,來去耐夷猶。近岸疑無路,過橋別有邱。人文當日盛,于此溯源頭。
亭水巧相迎,閒鷗此結盟。花晨兼月夕,酒國與詩城。湖酒連床話,琴樽剪燭情。風流渺何許,野草綠縱橫。
鴛鴦飛不見,煙水白茫茫。夜月啼山鬼,春風落夜裳。樓臺今榮圃,瓦礫舊華堂。惟到斜陽外,村歌犢背長。
一磬禪心定,雙扉曙色關。喚將塵夢醒,流出梵音閒。花雨龕中物,松風院外山。牛宮春草綠,陳跡有無間。
不放龍潛遁,莊嚴護梵宮。蒲牢鳴入夜,棟宇峙淩空。金碧天神壯,山川地脈雄。滄桑才一瞬,龍去久無蹤。
野禽百囀鳴春曉。閨夢醒偏早。楊枝踠地一絲絲。屈指禁煙才過、不多時。
名園古木參差在。只是亭臺改。綠陰夾岸一溪遙。記的溪流轉處、是斜橋。
去年茲月別,追憶倍凄涼。世路虛雙鬢,音書阻八行。病容知共減,愁緒較誰長。莫問他宵事,酣歌且盡觴。
相看一夕酒,忍話數年期。此道君應解,傍人那得知。竹深聊繫舸,柳短未成絲。淚盡江頭水,雞鳴是別時。
亭亭玉立伴云眠,
明月清風不計年。
自守冰霜塵物外,
春梅秋菊并香肩。
洪都山水北宮西,
不似元嬰未解迷。
客去尋春人已往,
驚猿空有曉來啼。
鸞翥龍吟,甚時聽、暮雨瀟瀟。驚雷出地,一旬便已干霄。似此崢嶸氣象,■文章才露,頭角齡髫。今朝。繃嬰孫、猶系錦絳。
料得櫻筵待伴,證禪心玉版,風味江瑤。數舊添新,又何望、掃葉煨燒。休論薛滕誰長,且留證、山香竹訊,佛影蔬苗。
笑饞守,渭川胸,千畝未消。
林下機聲復碓聲,
時時犬吠又雞鳴。
雖然此是尋常物,
村落聞之即太平。
風聚春云夜不晴,
殘更忽覺峭寒輕。
起來卻捲西窗看,
瓊樹瑤階照眼明。
柳葉森森暗馬頭,歸來洛社自風流。
壺中醉醒三千界,局上翰贏七十秋。
居僻子云能擬易,月明庾亮健登樓。
興來琢句髯應斷,歲歲春光次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