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處士
僧話磻溪叟,平生重赤松。
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
吟坐倦垂釣,閑行多倚筇。
聞名來已久,未得一相逢。
塔見移來影,鐘聞過去聲。
一齋唯默坐,應笑我營營。
僧話磻溪叟,平生重赤松。
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
吟坐倦垂釣,閑行多倚筇。
聞名來已久,未得一相逢。
塔見移來影,鐘聞過去聲。
一齋唯默坐,應笑我營營。
與僧人交談中提到磻溪的老者,他一生都敬重赤松子那樣的仙人。夜晚的堂屋中聽著蟋蟀悲吟,秋水中芙蓉已老去。他吟詩靜坐,厭倦了垂釣;閑來漫步,常常拄著竹杖。我聽聞他的名聲已久,卻一直未能與他相逢。能看到塔移動的影子,能聽到鐘聲過去的余音。他獨自在齋中默默靜坐,應該會嘲笑我忙碌于世俗。
磻溪叟:指姜子牙,曾在磻溪垂釣。
赤松: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筇:竹杖。
營營:形容忙碌、紛亂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種相對動蕩或人們追求隱逸的氛圍中,詩人聽聞李處士的名聲,心生向往,寫下此詩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李處士的傾慕。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竹也多年管風月,鳳兮幾夜宿云煙。林間有客吹簫去,竹化成龍鳳入天。
分閫向南州,王程不可留。九邊名已著,三楚戰應休。蓬斷狼山野,煙昏蜃海樓。平生許國志,把酒看吳鉤。推轂權方重,隴西名素高。樽前歌杕杜,海上望旌旄。未戰謀先定,臨時氣自豪。威聲已飛去,白日靜波濤。
獨撫危弦花下吟。羽移宮盡變,不關心。等閑笙磬是同音。花無語,重惜好光陰。密誓久情深。須知春有腳,去難尋。趁春來去且登臨。流云遠,冉冉日西沉。
置驛邀賓促,鳴珂出省遲。人推山吏部,吾愛鄭當時。濁酒多留醉,清詩更解頤。江東容易別,敢負竹林期。
弱質深閨十六年。嬌羞未敢出堂前。眉顰遠道悲新柳,袖捲輕塵擁翠鬟。腸欲斷,意懸懸。舉頭何處是鄉關。臨妝莫遣紅顏照,收拾菱花把劍彈。
雨絲風片作春寒,寂寞深閨自掩關。瘦盡梨花飛盡絮,從卿商略莫憑闌。
五紀朝廷士,巋然鶴發疏。望尊周太保,職重漢尚書。捧日心常在,包荒量有馀。門墻儀范遠,空自望懸車。
陌頭試問垂楊,清明多少春人至。芳塵十丈,嬌云千片,飛來容易。胡蝶須邊,黃蜂翅底,搓成花味。看咋宵寒重,今朝暖透、春一樣,游情異。剩有無家燕子,過花期、未收愁睇。繡戶無蹤。海山何處,也隨花戲。欲向殘紅,殷勤說與,留春無計。只東風不到,重簾隔斷,游絲天際。
臨老方稱住持,全無些子玄機。開口十字九乖,問東便乃答西。如斯出世,討甚玄微。有時拈三放兩,有時就令而施。雖然如是,同道方知。
今雨能來定可憐,一壺仍與遂初泉。故人風味成疏闊,且向杯中別圣賢。曉甑無炊從婦嗔,也須料理甕頭春。殷勤遺我非無意,應笑茅柴但濕唇。
白菊攲傾擁玉鈿,黃花零亂委金錢。饑寒未免交為累,金玉繇來枉現前。
招提佳境足清游,曳屐重登最上頭。百道泉聲喧客座,四圍山色入僧樓。白云如絮不成雨,黃葉滿林都是秋。笑語諸君慢歸去,禪房花木好探幽。
直以孝為謚,真無愧此心。可憐張說嘆,知得子馀深。
秋鴻一何樂,空際乘風飛。秋蟲一何憂,壁間終夜悲。憂樂本何有,力盡兩無依。物生逐所遇,久行不知歸。少年氣難回,老者百事衰。聊復沃以酒,永與狂心違。
未到春風里,忽驚樹樹花。寒光凝澗壑,野氣亂煙霞。遠路歸樵子,何枝棲暮鴉。佇看消曙色,錯認是瑤華。開門看霽雪,似霧復如花。自訝非玄圃,何緣得素霞。占年知大有,施食到饑鴉。為愛千林色,渾忘兩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