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題三疊原韻 其二
誰識根塵凈,今能得自然。
鳥啼山月上,門掩谷云前。
漉酒閒中課,敲詩醉后禪。
遠公高臥處,翹首但蒼煙。
誰識根塵凈,今能得自然。
鳥啼山月上,門掩谷云前。
漉酒閒中課,敲詩醉后禪。
遠公高臥處,翹首但蒼煙。
有誰能真正理解內心的清凈無染?如今我才得以契合自然本真。山鳥啼鳴時山間明月升起,柴門輕掩正對著谷口的云嵐。濾酒是閑暇里的日常功課,推敲詩句如同醉后的禪悟。那高僧遠公高臥的所在,抬頭望去唯有蒼茫的云煙。
根塵:佛教術語,'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感官與思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感官對象),'根塵凈'謂內心清凈無外界紛擾。
漉酒:過濾酒液,指釀造或飲用前的準備,此處代指閑適的生活細節。
課:日常事務、功課,此處指閑適中的規律性活動。
敲詩:推敲詩句,指專注于詩歌創作。
遠公:東晉高僧慧遠,居廬山結蓮社,常被詩家借指高潔隱士。
翹首:抬頭仰望,形容對高潔境界的向往。
此詩或作于詩人隱居或閑適時期,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與日常雅事,反映其對禪意生活的體悟及遠離塵囂的心境。
全詩以自然之景與閑適之事為載體,傳遞對清凈本真的追求,意境超然,語言平淡而意蘊悠長,體現了隱逸詩清幽淡遠的風格特點。
六月長安冰井臺,雪宮杳杳風門開。江邊此日苦消渴,闕下當年拜賜回。
飛泉所舂撞,懸崖偶成窾。信似太山溜,吾欲銘其坎。
霧月曉花啼,柳冷鶯夢怯。石枕刻相思,秾香散幽帖。清思如靜水,紅從笑頰起。背燈換溽衣,倩郎收珰珥。別淚浸蘭被,恩愛等蟬翅。銀箸撥香灰,寫作天長字。塔燈繞層橑,紅闌對大道。昔時合歡場,今見高冢草。楓根聞鬼語,鄉音帶淮楚。淰淰女鬼神,吹作何山雨。
蓉城一歲竟三遷,到處棲遲佛有緣。居近空林開別舍,經傳兩地累終年。迎春夜聽沿街鼓,壓歲兒分潤筆錢。小住家園剛十日,詩思多在錦江邊。
兩山夾岸走蒼龍,未放中間過玉虹。只愛當頭一峰好,一峰外面更三峰。只愁江水去無還,石打銀濤倒上灘。道是此灘天下惡,古今放過幾檣竿。小煩溪友語陽侯,好遣漂沙蓋石頭。能費奔流多少力,前頭幸有一沙洲。
游子久不返,妾身當何依。日移孤影動,羞睹燕雙飛。自君之別矣,不復染膏脂。南風送歸雁,聊以寄相思。
郎君早歲即知名,十載風塵祇自驚。綵筆昔看稱獨步,玉堂今喜冠群英。九重天向詞壇近,五色云從相國生。少小同游幸同宦,一緘聊展渭陽情。
籬落難為色,山寒情不勝。素襟堪對石,幽韻卻疑僧。凍臘他年恨,春光昔日曾。霜中誰可念,令我獨憑陵。
過眼紛紛更問為,幽人生死況能齊。海桑恐礙日車轍,宸極劣為天磨臍。臧谷君方墮書蠹,研桑我亦笑醯雞。晚知戰勝輕千乘,悔厭晨鹽與暮齏。
兀坐虛亭上,天風喜送涼。槐陰搖嫩綠,荷蕊吐新香。魚戲波中藻,鶯啼柳外簧。南山渾不語,相對若相忘。
自古詩人詠伐檀,山中不道負薪難。到家遠近何須問,行過溪橋路已寬。
漢城欲回春,梅柳詫先受。江北迎兩轓,江南試春酒。得州古云樂,渠閣大如斗。要將歲寒姿,一笑閱好丑。
繞郭圍屏十八里,尚湖華蕩舒其前。山明水麗照斜日,一片天池千朵蓮。
陽山之溪幽且深,澄潭直下千萬尋。龍祠俯視潭之陰,彩云白霧時蕭森。神龍猶念所生處,歲鞭列缺歸省姆。回首吳民皆桑梓,喜霈甘霖溉吳土。縣官為民酬若龍,春秋祀事潔而豐。何者肥■煽蘊隆,火旗焰焰燒天紅。江焦湯沸馮夷宮,龍兮睡醒怒氣沖。立檄九河與四瀆,青虬黑蜧來趨風。云將初列陣,雨師驟發箭。忽虞山岳翻,乍覺乾坤戰。郊外商羊舞欲狂,垤中鸛鶴嗚且翔。古洞無勞擊陰石,市廛何用燔巫尪。九扈興歌田畯喜,苗秀青青如櫛比。萬戶同歡大有年,催科幸免煩鞭棰。雨珠雨玉賀升平,祠下宜添喜雨亭。大澤不忘功德水,年年歲歲薦芬馨。
庭中石桌,桌上桐花垂影薄。小試杯盤,試便蒼蒼二十年。今年去也,桐葉桐花誰共者。我況天涯,剩趁花香夢到家。蝸然一屋,夜夜醺酣攤我足。十載回看,不道兒童已及肩。逝將去此,喬木森森山齒齒。漫約歸來,如夢浮塵正九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