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漂母祠堂古尚存,
萋萋衰草帶城根。
漢家斗大黃金印,
爭及當時一飯恩。
漂母祠堂古尚存,
萋萋衰草帶城根。
漢家斗大黃金印,
爭及當時一飯恩。
漂母的祠堂自古至今仍然留存,周圍衰敗的野草茂盛地延伸至城墻根。漢朝如斗般大的黃金官印,怎比得上當年那一頓飯的恩情。
漂母:在水邊漂洗絲絮的老婦,此處特指韓信貧困時施予飯食的老婦(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未得志時曾受漂母接濟)。
萋萋:形容草茂盛的樣子。
斗大:形容官印大如斗,代指高官厚祿。
爭及:怎及、比不上。
詩因漂母祠而作。漂母施恩韓信的故事載于《史記》,后世多以此詠嘆人間真情。詩人途經古祠,見衰草環繞,觸景生情,借歷史典故抒發對平凡善意的推崇。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當為詩人游歷或憑吊古跡時所作。
全詩以古祠為引,通過歷史與現實的交織,將韓信的功名利祿與漂母的一飯之恩對比,凸顯平凡恩情的永恒價值,語言簡練而意蘊深遠,是詠史懷古詩中的通俗佳作。
蚤不逃秦帝,終然陷楚囚。
故園春草夢,舊國夕陽愁。
妾婦生何益,男兒死未休。
虎頭山下路,揮淚憶虔州。
燈火喧三市,衣冠宴九宸。
金吾不禁夜,公子早行春。
夢斷青山遠,愁侵白發新。
燕山今夕月,清影伴孤臣。
公孫富文墨,名字世多知。
談笑取高第,弦歌當此時。
臨河薪石費,近塞繭絲移。
緩急當愁此,看君有所為。
高樓高登天,美人美如玉。
美人坐高樓,更彈天上曲。
飛聲落人間,誰不注耳目。
安知妾此心,長恐晝夜促。
莫羨高樓高,莫羨美女美。
樓頭瞻明月,樓下看流水。
月明圓易缺,水流去如駛。
獨愛山中蘭,幽香抱枝死。
昔年仙子謫黃州,赤壁磯頭汗漫游。
今古興亡真過影,乾坤俯仰一虛舟。
人間憂患何曾少,天上風流更有不。
我亦洞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
伏龍欲夾太陽飛,獨柱擎天力弗支。
北海風沙漫漢節,浯溪煙雨暗唐碑。
書空已恨天時去,惜往徒懷國士知。
抱膝對人復何語,紛紛坐冢臥為尸。
大兒九齡色清徹,驊騮作駒已汗血。
小兒五歲氣食牛,冰壺玉衡懸清秋。
罷琴惆悵月照席,人生有情淚沾臆。
離別不堪無限意,更為后會知何地。
酒肉如山又一時,只今未醉已先悲。
中原方萬里,明日是重陽。
桑棗人家近,蓬蒿客路長。
引弓虛射雁,失馬為尋羊。
見說今年旱,青青麥又秧。
過眼驚初夏,回頭憶晚春。
已憐花結子,又見艾為人。
故國丹心老,中原白發新。
靈修那解化,清夢楚江濱。
重來鷗閣曉,帆影漲新晴。
倚檻云來去,閉簾花送迎。
江湖春汗漫,歲月老崢嶸。
手把忘憂草,夔夔繞太清。
翠松三萬頃,松雪著神仙。
柳院催金鑰,江花送玉鞭。
曉巖云壁立,晚棹浪規圓。
未了醉翁事,重尋潁上田。
不教收骨瘴江邊,驅向胡沙著去鞭。
舊奪宮袍空獨步,新食官飯飽孤眠。
客程恰與秋天半,人影何如月倍圓。
猶是江南佳麗地,徘徊把酒看蒼天。
北行近千里,迷復忘西東。
行行至南華,忽忽如夢中。
佛化知幾塵,患乃與我同。
有形終歸滅,不滅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門前坐松風。
凜凜千軍筆,堂堂一面威。
荊流春浪涌,峽樹莫云飛。
素壁琴猶在,中橋鶴不歸。
劍亭遺跡古,豐石照山輝。
珊瑚香點胭脂雪,芙蓉帳壓春云熱。
明朝早弄燈前月,瀲滟九霞碧藕折。
璇杓高聳婺女明,金波漾曉輝郎星。
赤瓊曲里長眉青,頭上更有瑤池君。
六九五十四東風,西蟠桃花花未紅。
鳴鸞鼓玉聲玲瓏,綠毛蒙茸蓮水龜。
媥斕五色人間稀,春多瑞葉不敢飛。
冰壺光滿魚龍轉,笑中低舞玉釵燕。
明年今日長秋殿,安輿入侍金桃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