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二首 其二
清標原是六朝人,
誰信飄零不染塵。
欲把襟期證明月,
還將明月認前身。
清標原是六朝人,
誰信飄零不染塵。
欲把襟期證明月,
還將明月認前身。
那清新脫俗的風度本是六朝文人的氣質,誰能相信漂泊流離卻依然不被世俗沾染。想要將自己的胸懷抱負向明月證明,又將明月認作自己的前世。
清標:指清新脫俗的風度、格調。
六朝: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均建都建康(今南京),其文人多尚清談,追求高潔。
飄零:漂泊流落。
不染塵:不被世俗塵埃沾染。
襟期:胸懷、志趣。
前身:佛教指前世,此處喻指與明月的精神關聯。
此詩為'自遣'之作,推測創作于詩人漂泊或不得志時。借六朝文人的高潔自喻,以明月為精神參照,反映其堅守品格、超脫世俗的心境。
全詩以六朝文人的清標自喻,借明月證心,表達了雖處漂泊卻不墜高潔的品格。語言含蓄凝練,意境空靈,展現了詩人孤高自守的精神境界,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
肯將苛政削民廬,好把寬仁答乘輿。襦褲剩誇今日富,春秋欣見有年書。門施水薤何須爾,庭臥桁楊只晏如。擬頌中和獻天子,鯫生無語卻躊躇。
石壁千仞不可梯,懸崖老樹鶻倒棲。背巖架壑戍樓出,霜林日射金紫迷。尺幅崢嶸得遠勢,畫時氣欲吞井西。文水道人游霅溪,道場山對官舍低。青林紅樹富秋色,雙屐時踏樵徑泥。老去坐窗發幽興,猶能拈筆代杖藜。塵土擾擾馳輪蹄,高人云臥聞鳥啼。畫中之山儻買得,巾車會當呼小奚。
雨小亦滑道,馬遲元自佳。金章橘弄色,玉面茶吐花。科科初種菜,叢叢未收麻。人生皆有理,吾事獨無涯。
艱。轉徙流離又一年。家山杳,腸斷早春天。
做雨還陰幕四垂,青煙古柳裊殘絲,風簾輕放晚禽啼。喚起別情馀夢在,待邀明月訴天知,一秋無月得人宜。
明妝蕩蘭槳,兩兩度橫塘。忽聽歌聲起,悠悠云水鄉。
欞靜云流綠,墻高日下遲。竹籬香雨后,萍沼薄涼時。花叢蜂尋蕊,葉搖禽上枝。眼前無此景,夢里故園窺。
欲從君,君不可從。陛下為不孝,孝伯為不忠。欲為身,身不可避。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天昏昏,誰與伸。嗟嗟陛下,勿捫腳杖痕。
曠世棲靈岳,希心躡大羅。手中元氣合,足下白云多。洞口留丹色,巖深隱薜蘿。猶聞塵世上,金鼓雜鐃歌。好生明帝德,兼濟是丹心。辟惡懸軒鏡,調風鼓舜琴。皇天憎白發,大地足黃金。圣智參玄化,精研萬古深。玉液生真宰,金丹本緝熙。圣人悲獨往,大化有真知。寶劍龍雙合,瑤琴鳳九儀。高臺延綺燭,恒恐朔風吹。時哉圣所寶,氣化錯毫釐。真訣乾坤應,陰符日月隨。壺中元化轉,鼎上八風吹。惟有修真客,精誠永不移。采薇西山客,即是紫芝仙。觀世心不忍,入山身自然。大還周八極,小隱亦千年。誰云饑餓死,本以薄閎顛。巍巍秋梁子,靈氣在人間。混世安金鼎,和光駐玉顏。鳳驂誰與并,龍駕詎能攀。擬落周唐際,真能煉九還。延生非寶鼎,濟世是金仙。煉就壺中藥,遨游物外天。一身通宇宙,萬化合人煙。區區龜鶴算,何足羨長年。寶劍神仙制,寰中灝氣多。雙飛齊日月,一意斬妖魔。國紀乾坤正,軍威將士和。從來太阿出,瀚海湛無波。領得真靈訣,剛風掃世氛。嚴威凌萬仞,正氣肅三軍。有道威時鳳,無心出岫云。中虛純一德,渺渺似離群。明自虛無谷,光生篤實天。壺中懸大象,鏡外麗長川。堯舜非無術,伊周即是仙。雍熙調玉燭,和氣正芊妍。
花披催蝶舞,柳暗受鶯遷。過眼忽新夢,回頭誰少年。溪云隨筍供,山雨近梅天。詩思正無賴,一聲來杜鵑。飛花一片減風光,不待紅稀意已傷。今歲馀春能幾許,浮生此日更須忙。隴頭有雨麥初秀,林下無人蘭自芳。夜倚疏欞誦佳句,好風如水月如霜。
堂前開飯店,屋里販揚州。南泉翻鹽落醬鋼,趙州老鼠入牛角。
行云欲升天,流泉欲注地。同焉出一山,由來心跡異。高高下下一日中,水氣轉綠云光紅。朝云升天暮歸嶺,只有流泉去無影。君不見,作霖他日遍九州,努力倘逢東海頭。
廨里雙林月,城邊一澗煙。西齋誦經罷,寥寥茲夕眠。
石楠梭木照春山,顏色紛紛亂碧丹。剩葉如云散幽冢,清陰為蓋覆靈壇。沾濡細雨生秋色,搖撼驚風長夜寒。應并孤松長共老,好栽慈竹與同看。
陰陰垂柳亂蟬嘶,柳外嬌鶯自在啼。心事太平山色好,開軒坐到日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