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幸太學賜衣
橋門成禮佩鏘鏘,
敕賜宮衣出尚方。
照日拜時皆湛露,
自天題處盡披香。
恩沾御沼雙鴻鵠,
光射彤樓五鳳凰。
橐筆西癰雖欲頌,
小臣何以贊垂裳。
橋門成禮佩鏘鏘,
敕賜宮衣出尚方。
照日拜時皆湛露,
自天題處盡披香。
恩沾御沼雙鴻鵠,
光射彤樓五鳳凰。
橐筆西癰雖欲頌,
小臣何以贊垂裳。
橋門前完成禮儀,玉佩聲響清脆;皇帝賜下的宮衣,從尚方署取出。迎著日光跪拜時,盡沐君王恩澤;御筆題賜之處,滿是馥郁香氣。皇恩惠及御池中的雙鴻鵠,榮耀映亮紅樓上的五只鳳凰。我雖想持筆為太學盛典作頌,卻才疏學淺不知如何贊美帝王德政。
橋門:太學的門,代指太學,古代太學有橋門環水的建筑形制。
佩鏘鏘:玉佩相擊發出的清脆聲響,形容官員禮儀莊重。
尚方:官署名,掌管皇室器物制造與供應。
湛露:露水,此處比喻皇帝的恩澤如雨露般滋潤。
披香:漢代有披香殿,此處代指帝王居所的香氣,或形容恩賞的榮耀。
御沼:皇家園林中的池沼。
鴻鵠:天鵝,象征才德出眾的學子。
彤樓:紅色樓閣,指太學或宮廷建筑。
橐筆:攜帶文具,指文臣記錄或創作。
垂裳:出自《周易·系辭下》“垂衣裳而天下治”,代指帝王無為而治的德政。
此詩應作于帝王臨幸太學、賞賜學子的典禮中。古代帝王重視儒學教育,常親赴太學行釋奠禮(祭祀先圣先師),并通過賜衣等方式彰顯對學子的恩寵。詩人作為參與典禮的臣子,以詩記錄這一盛事,表達對皇恩的贊頌。
全詩圍繞“駕幸太學賜衣”的盛典展開,描繪禮儀場景、恩賞細節,借鴻鵠、鳳凰等意象贊頌帝王德政,既展現太學的莊重地位,又體現臣子對皇恩的感恩,是典型的應制詩,反映古代帝王與教育的關聯。
蠹魚恣貪饑,編簡偷齧蝕。 妄想神仙壽,不復分黑白。 典謨何煒煌,縹緗為裝飾。 微蟲偶傷殘,明者生疑惑。 河洛出圖書,天地留聲色。 龍龜欲呈祥,蠹魚何時息。
吳王宮里色偏深,一簇纖條萬縷金。 不憤錢塘蘇小小,引郎松下結同心。
殘繡鴛鴦譜。未模糊、針痕線跡,助儂凄楚。記得當年紅窗暇,悄聽畫眉人語。將一幅、吳綾裁取。誰料罡風摧比翼,忍愁絲怨縷都拋置。未了事,向伊訴。 茫茫碧海驂鸞去。問天孫、織殘云錦,甚時重補。依舊空箱深深鎖,添了啼痕幾許。但消受、連番愁緒。夜雨孤燈重展處,寄相思、譜作銷魂句。人去也,恨千古。
冥觀天地何云為,茫茫萬物爭蕃滋。 羽毛鱗介各異趣,披攘攫搏紛相隨。 人亦其間一物爾,餓食渴飲無休時。 茍非道義充其腹,何異鳥獸安須眉。 人生在學勤始至,不勤求至無由期。 孟軻荀卿揚雄氏,當時未必皆生知。 因其鑽仰久不已,遂入圣域爭先馳。 既學便當窮遠大,勿事聲病淫哇辭。 斯文下衰吁已久,勉思駕說扶顛危。 擊喑敺聾明大道,身與姬孔為藩籬。 是非豐顇若不學,慎無空使精神疲。
十二度圓皆好看,就中圓極在中秋。 前峰獨上還吟玩,高興多于庾亮樓。
少李輕兵去不回,荊人勝氣鼓如雷。 將軍料敵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駕來。
禁御開清曉,宸心喜豫游。 鳴鸞迎霽日,嘉谷茂高秋。 秀潁晴光爛,雕輿睿鑒留。 晨光照金粟,喜色動珠旒。 綠野勤農力,青編藹帝猷。 周人豳頌在,王業起耕疇。
祝壽祝壽。筵開錦繡。拈起香來玉也似手。拈起盞來金也似酒。祝壽祝壽。 命比乾坤久。長壽長壽。松椿自此碧森森底茂。烏兔從他汩轆轆底走。長壽長壽。
雪消春淺。聽爆竹送窮,椒花待旦,系馬合簪,鳴鴉列炬,幾處玳筵開宴。介我百千眉壽,齊捧玉壺金盞。最奇絕,是小桃新坼,爭妍粉面。 女伴。頻告語,守歲通宵,莫放笙歌散。酒暈朝霞,寒欺重翠,卻憶鳳屏香暖。笑拂滿身花影,遙指珠簾深院。待到了,道一聲穩睡,明年相見。
枝頭蓓蕾,褪紅綃微露,江南春色。多謝東風吹半朵,來入騷人瑤席。粉臉輕紅,芳心羞吐,別有真消息。妝臺簾卷,壽陽著意留得。 好是雪滿群山,玉纖頻捻,泛清波文鹢。深院相逢人盡道,標格都從天錫。夢蝶徒勞,霜禽休妒,爭奈伊憐惜。高樓誰倚,寄言休為橫笛。
自古圣賢皆寂寞,只教飲者留名。萬花叢里酒如澠。池臺仍舊貫,歌管有新聲。 欲識醉鄉真樂地,全勝方丈蓬瀛。是非榮辱不關情。百杯須痛飲,一枕拚春酲。
瑞煙籠繡幕。正玳席歡燕,觥籌交錯。高情動寥廓。恣清談雄辯,珠璣頻落。鏘鏘妙樂。且贏取、升平快樂。又何辭、醉玉頹山,是處有人扶著。 追念摶風微利,畫餅浮名,久成離索。輸忠素約。沒材具,漫擔閣。悵良辰美景,花前月下,空把歡游蹉卻。到如今、對酒當歌,怎休領略。
符箓玉搔頭,艾虎青絲鬢。一曲清歌倒酒蓮,尚有香蒲暈。 角簟碧紗廚,揮扇消煩悶。唯有先生心地涼,不怕炎曦近。
孔雀雙飛敞畫屏。錦花裀上舞娉婷。紅綃袖暖琉璃滑,金鴨爐香椒桂馨。 丹臉渥,秀眉青。平生陰德在遐齡。如今便好添龜鶴,元是南箕一壽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仁在心兒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