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日知錄》
顧公宰相才,老得中孝名。
以言救天下,不期當時行。
大運自秦來,治具幾紛更。
元元萬古胸,利病如列星。
傳來二百年,考資丐儒生。
或非著書意,掩卷三涕零。
顧公宰相才,老得中孝名。
以言救天下,不期當時行。
大運自秦來,治具幾紛更。
元元萬古胸,利病如列星。
傳來二百年,考資丐儒生。
或非著書意,掩卷三涕零。
顧炎武先生有宰相之才,晚年獲得中正賢孝的聲名。他以著述言論救天下,卻未料到當時未被推行。自秦代以來的歷史大運,治國之法幾經變更。先生心懷天下百姓萬古之事,利弊分析如星辰般清晰。著作流傳二百年,如今卻被用來給儒生考核資質。這或許并非著書本意,合卷時我多次淚落沾襟。
顧公:指顧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日知錄》為其代表作,內容涵蓋經世致用之學。
中孝:中正孝悌,指顧炎武兼具才德的品格。
治具:治國的制度、措施。
元元:百姓。
利病:利弊,指社會問題的優劣得失。
考資丐儒生:意為《日知錄》被用來作為儒生考核資質的參考資料。丐,求、取。
涕零:流淚。
《日知錄》是顧炎武積三十余年寫成的經世巨著,主張“明道救世”。清代中期后,部分學者將其視為考據工具書,偏離其經世本意。詩人讀此著作時,感慨其思想未被真正用于治國,故寫下此詩表達對顧炎武的追思與對時風的嘆惋。
此詩通過評點顧炎武及其《日知錄》,贊揚其“以言救天下”的經世情懷,批判后世對其著作的片面利用,體現對經世致用思想的推崇與對學術偏離現實的憂慮,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與情感力度的讀書記懷之作。
停杯且止。齋里百無為客喜。冷淡文風。只有狂言數百通。不須載酒。粗有五車聊當壽。莫笑予何。空恁貪多嚼不多。
村扉寂寂掩荊柴,雨阻清明客少來。自把新茶試新火,喜看榆柳變爐灰。
綵女迎金屋,仙姬出畫堂。鴛鴦裁錦袖,翡翠帖花黃。歌響舞分行,艷色動流光。庭際花微落,樓前漢已橫。金壺催夜盡,羅袖拂寒輕。樂笑暢歡情,未半著天明。
海日西飛度禁林,太清宮殿月沉沉。不聞北斗傾堯酒,空覺南風入舜琴。歌壓鈞天閑夢盡,詔歸秋水道情深。雪風更起古杉葉,時送步虛清磬音。
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馀財。不顧恥辱。身心家室富。又恐受賕枉法為奸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
已見殘紅片片飛,一枝留得送春歸。妝經雨洗胭脂薄,香惹風來蛺蝶稀。半醉微痕迷曉暈,剩餐馀馥勝癡肥。畫工何似春工巧,濃碧叢中淺著緋。
異才生間世,聲業播乾坤。權總西臺長,官登少傅尊。青云連甲第,白日映高門。高門甲第開華宴,白日青云麗芳甸。縹緲鸞書海上來,蹁躚鶴馭圖中見。涼秋九月天宇空,紫衢合沓飄香風。黃封錫命來中使,玉帶稱觴列上公。上公中使分先后,共指南山祝眉壽。七十遐齡古已稀,三千賀客今誰有。南山何物比嶙峋,雪鬢霜髯七尺身。他日麒麟須畫像,此時龍馬是精神。予本東州牧羊子,姓名曾入山公啟。執豆叨瞻末坐光,升歌敢并群仙齒。明公持法法不私,春陽多在冱陰時。漢廷赫赫名臣傳,異代同倫張釋之。
心地清如鏡水波,官中從爾較催科。遙知此后彈冠日,隨處春風趣益多。
撲簾飛絮迷新柳。盈盈暗催芳候。細草縈煙,疏翎剪水,深徑裙釵香逗。東君倦否。鎮團錦裁霞,萬枝紉繡。轉瞬飄零,育花爭奈葬花手。齋心難共素酒。劫波消翠黛,菱鏡塵覆。韻綰悲歡,弦回繾綣,寸縷癡魂如舊。閒鷗淡友。漫屏網傳鴻,隔云牽袖。梵卷青燈,小窗還自守。
青靈乍喜布陽和,滕六侵權恣意過。漠漠彤云昏日月,皚皚白晝失山河。東風欲拂全無力,宿莽初萌且奈何。老眼仰天開一粲,翻飛看作撲燈蛾。
春去已成首夏,秋深又到初冬。悠悠飛鳥度長室。卻來楊柳岸,高唱大江東。萬事從教草草,此生且莫匆匆。共誰狹路好相逢。拈花知佛意,一笑見宗風。
七載奇功一日隳,眼看白旆換紅旗。支祁不避旌陽劍,絮酒誰澆孺子祠。南北選材從昔異,安危任事總難期。可憐千疊西山石,留刻何人節義碑。
休說逋仙兩句工,冰甌滌筆別形容。清標騷客風前立,素面仙姝月下逢。山店霜寒香撲馬,溪橋水淺影如龍。一□盡是寒凝結,金鼎無鹽味更濃。
琳堂掩映萬松齊,絕壑寒云望不迷。為聽水流翻破寂,輕袍重過短墻西。
東風三種寂無言,共秉清貞謝世喧。云雨夢消冰雪冷,仙蹤誰說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