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饒子珍歸安徽
春草綠汀洲,長卿正倦游。
落花二三月,歸客一孤舟。
別路梅仙嶺,鄉心謝眺樓。
石鳧山下月,夜夜照離愁。
春草綠汀洲,長卿正倦游。
落花二三月,歸客一孤舟。
別路梅仙嶺,鄉心謝眺樓。
石鳧山下月,夜夜照離愁。
春天的青草覆蓋了水中小洲,友人正厭倦了遠游。暮春二三月的落花時節,歸鄉的你獨自乘一葉孤舟。分別的路徑經過梅仙嶺,思鄉之情縈繞在謝朓樓。石鳧山下的明月,每夜都照著這離別的愁緒。
長卿:漢代司馬相如字長卿,此處借指友人饒子珍;
梅仙嶺:安徽境內山嶺名;
謝眺樓:即謝公樓,在安徽宣城,為南朝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后成文人思鄉象征;
石鳧山:安徽境內山名;
汀洲:水中小洲;
歸客:指即將歸鄉的饒子珍。
詩作于詩人與饒子珍交游期間,暮春時節友人將歸安徽,詩人于送別的途中或亭臺寫下此詩,以寄別緒。
全詩以暮春送別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沿途自然與人文意象的組合,含蓄深沉地抒發了對友人歸鄉的不舍與離愁,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是送別詩中的典型之作。
軟語干時芻豢美,苦言投俗桂姜辛。山河若欲攄幽憤,盥手焚香讀過秦。
放舟春水聽龍吼,九龍之山一培塿。我生有骨倩君手,筆走星辰酌大斗。床頭萬卷去其朽,飽啖鮮霞如啖藕。采茶陽羨調尊鹵,新植芙蓉二十畝。竟日關門簡徒偶,至尊獨夏誰司咎。赤心事君以求友,肝膽應許奉元首。生來不受利名牽,談笑煙霞揮敝帚。添入長松鳴蚴蟉,敬賡天保上君壽。東南力竭何所有,聊寫萊麥在圖右。我欲持圖上黼扆,長隨父老擊牛酒。
山行累日度車遲,正爾耽山處處奇。近寺看峰還劍似,窮幽積水到龍池。泉飛直下三千丈,月出裁虧二八時。隱隱牛間應紫氣,書臺高臥露天滋。
暮雨催秋館,長風冷菊枝。坐中蛩窣窣,燈下鬢絲絲。四海尋戈日,百年為客時。燕山新戰后,鄉信到應遲。
青兗名州古,仙旌此地行。紬書周玉版,著錄魯諸生。岱岳云霞闊,堯祠日月清。經過逢勝跡,題詠有馀情。
木棉花發子規啼,柳色青青葉未齊。似我無家南浦客,更逢多病越山西。人憐芳草歸殘驛,雨帶新潮入舊溪。蓬戶竹窗空自掩,春風何處笑相攜。
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屬東風半屬塵。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
楞嚴初讀面生紅,為寫摩登技忒工。還是國風多蘊藉,房融端不及周公。
城南有名山,壁立秀而整。崢嶸摩九霄,形勝雄一境。傍連千歲峰,西揖百僚嶺。巨鎮當離維,人文永彪炳。
苦水如珠水,萬年吐不盡。新醉迭宿酲,撫琴淚雙隕。
三月春殘淚滿衣,九秋燕望重多違。霜深未識新陵在,雪落空悲舊社非。笛奏關山殊問夜,歌來京陌變降旂。可憐五色絲綸管,勸進書成刺齒肥。
叔孫誠圣人,能知世要務。先言諸大猾,以為爪牙布。漢王方虎斗,矢石宜爭赴。諸生豈能兵,群盜知有素。短衣變楚制,毋使大王怒。道亦尚委蛇,希世非無故。當時諛二世,虎口脫危懼。狗盜安足憂,守尉自能捕。斯言誠滑稽,陰已亡秦祚。直諫亦有時,國奉以堅固。
慧云空翠郁沈沈,天籟泉聲雜梵音。松柄風生飛玉屑,仙盤露滴布甘霖。龍參法外窺禪相,鳥聚香花印佛心。欲就金繩開覺照,無生同證古來今。
弱齡慮事心常破,壯歲投閒鬢已華。但得安貧如北阮,何妨受侮似東家。
南國崔嵬勢盡來,煙帆齊向鏡中開。長空掛月疑無地,大海回風忽有山。以我寶刀隨流水,何年錦浪起樓臺。妙高深憶濟時者,江左風流有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