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陰鋪遇雨
日午增煩熱,征途汗透冠。
風生來驟雨,云起忽埋山。
深慰農家望,旋愁行路難。
賒程看旅橐,不寐聽潺湲。
日午增煩熱,征途汗透冠。
風生來驟雨,云起忽埋山。
深慰農家望,旋愁行路難。
賒程看旅橐,不寐聽潺湲。
中午時分愈發悶熱煩躁,旅途中汗水浸透了帽冠。一陣風來帶來急驟的雨,烏云涌起忽然遮住群山。這雨深深慰藉了農家期盼,隨即又發愁行路更加艱難。望著漫長的路程查看行李,夜不能寐聽著那流水潺潺。
日午:中午時分。
汗透冠:汗水浸透了帽子,冠指古代男子的帽子。
驟雨:急雨,猛烈的雨。
埋山:烏云遮蔽山巒。
農家望:農家對雨水的期盼(農作物需雨)。
賒程:路程遙遠,賒指長、遠。
旅橐(tuó):出行攜帶的行李。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緩慢的樣子,此處指雨聲或溪流聲。
此詩應為詩人旅途行至背陰鋪時遇雨所作。古代交通不便,行旅常受天氣影響,詩人觸景生情,既關注農家對雨水的需求,又感慨自身行路之難,反映了行旅途中對民生與個人境遇的雙重體驗。
全詩通過旅途遇雨的細節描寫,展現詩人對農人的關懷與自身行路艱難的矛盾情感,語言平實真摯,是古代行旅詩中“即景抒情”的典型之作,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觀察與人文情懷。
前村笑語近黃昏,獨向江頭望故園。漂泊每憐歸去晚,兒童各自解方言。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何如此兩幅,疏淡含精勻。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低昂枝上雀,搖蕩花間雨。雙翎決將起,眾葉紛自舉。可憐采花蜂,清蜜寄兩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懸知君能詩,寄聲求妙語。
結契仁謙越卅年,塵談無間意纏綿。聊盟金石推壇主,直諒多聞責善堅。毫端深奧絕埃氛,補讀群書畢世勤。惠我新詩盈幾案,每從佳句挹清芬。經史儲藏萬卷馀,手抄桑梓未刊書。畫圖滿壁搜金石,幾凈窗明斗室廬。晚年結想事田園,傲骨嶙峋避世喧。花嶼書床勤灌溉,綠陰掩映似深村。不期烽火忽猖狂,北渡漂流天一方。五載轆轤三日敘,海山晤對最凄涼。云雁游魚兩寄翰,殷拳相訴別離酸。扇囊惠我徵圖畫,畫就今同掛劍看。望云揮淚九回腸,何日靈幡返故鄉。俚句七章遙叩奠,不勝嘆恨是滄桑。
舊曲聞來似斂眉,料應只恨賞音遲。梨園傳得新翻譜,著意參差竹里吹。非關古井不波瀾,祗恨銀瓶一掬慳。欲助長流御溝水,再教紅葉到人閒。心情猶在未收時,卻顧花閒影漸移。不道春來添幾線,日長只與睡相宜。一夕秋風雁過聲,鐵衣辛苦向邊城。將軍不用和戎計,雙杵休辭月下鳴。袖里纖纖只合存,如何春筍不嫌髡。金釵墜后無因見,藏得開元一捻痕。休言三尺是枯桐,大抵聲音與政通。曾得王君意中事,便從弦上和薰風。數幅云箋自卷舒,試教落筆看何如。休將彤管題閑句,正要班姬續漢書。倚風無力見溫柔,初下喧天羯鼓樓。猶向花陰理新曲,君王不惜錦纏頭。不教朱粉污天真,長對菱花顧影頻。但把蛾眉埽來淡,尚嫌不似虢夫人。
清和天氣曉寒余,客夢江干賦索居,風動瑣□綠滿除。漫攤書,一半兒斜陽一半兒雨。
樓面環開紫翠屏,峨眉瓦屋共前楹。莫嫌鷗鷺時來去,正要微云滓太清。
二月春將半,夭桃盛放花。靈云歸去后,香艷落誰家。只如道直至如今更不疑,遇飯吃飯,遇茶吃茶。
水天暈碧暮潮涼,絮絮葭蘆未著霜。一縷秋風吹不定,野煙和月墮寒塘。
歲近鳥飛疾,宵分蠟淚流。紙窗生白月光浮,無奈冷風掀樹、鬧枝頭。夢去層城迥,醒來單枕羞。山雞喔喔帶更籌,攪亂一生愁緒、在高樓。
寒潭皺碧流潦縮,霜娥飛落波心浴。蘭橈中夜系空明,長線牽搖一團玉。小魚跳躍大魚潛,桂花香冷莎纖纖。
曾擬羅浮訪列仙,風煙縹緲石樓前。林亭丹灶知何在,欲問當年葛稚川。俯仰天吳如咫尺,萬里乾坤懸幾席。黃龍洞口駕飛云,四百峰頭生羽翼。滄海瀰漫東復東,三更日出海波紅。枕書高望扶桑頂,咫尺天河有路通。參差臺殿曾游處,鹿鳴澗底聞人語。捲簾飛瀑晝生寒,朱明草木多風雨。誰是名山真主人,蓬萊閣上好尋真。神游八極清風遠,壺里同收天下春。
冉冉舊林泉,風光滿四筵。鳥啼連樹響,魚戲點波圓。方域文明晝,郊圻大有年。聊歌擊壤曲,共和慶云篇。
贊畫宣州幾載間,趨朝此日又南還。扁舟行泛長江水,匹馬重過故里山。為宦莫辭聲利薄,到官贏得簡書閒。渠家奕世多卿相,清節高風自可攀。
隴麥枯時雪意濃,可堪新日已曈昽。因循度臈無三白,孤負明年飽二紅。
山阿詩刻照云松,到處逢人問我公。白傅蘇仙名不滅,公名今在兩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