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秋感 其四
江花暮合水煙疏,
門繞青溪認舊居。
醉眼迢迢凝望久,
夕陽多是六朝馀。
江花暮合水煙疏,
門繞青溪認舊居。
醉眼迢迢凝望久,
夕陽多是六朝馀。
傍晚時分,江邊的花朵閉合,水面上的煙霧稀疏,沿著青溪尋到舊時居住的地方。我醉眼朦朧,久久凝望遠方,那夕陽多半是六朝遺留下來的景象。
暮合:傍晚閉合。
水煙:水面上的煙霧。
青溪:水名,在今江蘇南京。
迢迢:形容遙遠。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重游南京舊居時,看到秦淮河畔的景象,聯想到六朝的興衰,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詩人在游覽過程中,被歷史的滄桑變遷所觸動。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名作,但它反映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時光流逝的喟嘆。
悵客中、行囊羞澀,無錢空對寒菊。風流兩個神仙侶,撲卻緇塵萬斛。花滿屋。愛白白紅紅,幾陣幽香馥。許多清福。況四壁圖書,半窗燈火,芳影更娛目。新詩讀。遙企淵明高燭,譜出離騷遺曲。十分秋色君家好,笑我客來不速。東籬角。感孤獨、黃花何日逐初服。歸田計熟。待三徑未荒,一鋤親把,補種幾叢玉。
玉臺有名果,成之三千春。當其未成時,凡品不足珍。持以贈世人,澀口反見嗔。白璧按劍起,青蠅止棘頻。圣人誡囊括,明哲貴保身。云龍會有時,感應豈無因。不惜知音寡,所惜不能琴。
誰移古寺到波心,往哲遺蹤竟至今。珠號摩尼從佛得,江浮明月正東吟。一丘偃蓋情何遠,半壁河山澤尚深。四百馀年存俎豆,清風猶自滿雙林。百年能立即千春,不朽天南代有人。痛哭書生曾伏闕,出師丞相亦綸巾。遺篇在卷難為和,往事傷心莫可陳。文獻比來凋落盡,馀光今幸借西鄰。
鳴雁南方去,人今北地聞。水寒沉塞角,沙暮起秋云。獨叫如求侶,相呼恐失群。高樓潛望爾,鄉思轉紛紛。
美玉生盤石,寶劍出龍淵。帝王臨朝服,秉此威百蠻。歷刀不見貴,雜糅刀刃間。
擊鼓升堂,大眾云集。佛法有底商量,今日熱如昨日。
幾騎漢旌回,喜動滿川花木。遙睇清淮古岸,散離愁千斛。煙籠沙嘴定連艘,鵲腳蘸波綠。歸話隔年心事,秉夜闌銀燭。
繞郭家山望渺漫,煩君為我寫林巒。苦思偕隱無多志,青鬢歸來二等官。寒村曾入阮公詩,丙舍松楸寄夢思。自笑本非肥遁客,十年塵土悔衣緇。
念別每驚魂,流年多病身。惟我延陵子,情真意更親。分攜無淚盡,望遠更愁新。老眼將何暖,音書不厭頻。雪意亂江云,江梅漸放春。雁歸人去后,愁與歲華新。榮路君方振,園居我豈貧。惟馀憂我念,相憶莫沾巾。
玉質天然不受妝,舞筵聊爾試霓裳。由來國色多殊調,自有臨風一段香。
韶光已去,費卻風和雨。換了單衣涼幾許,且向綠陰深處。櫻桃梅豆初圓,拈來一笑生憐。只有清和風物,朝朝簸弄芳妍。
素壁镵詩尚未泥。
庾樓昔日瞰江渚,高棟危闌撼風雨。年深傾圮成荒丘,月冷蘆汀啼杜宇。庾公瀟灑清談人,連輝椒掖秉國均。寡謀輕啟歷陽釁,臨難鼠竄私其身。寇平尚幸免誅殛,猶秉旌旄鎮南國。神州未復邊騎驕,擁眾何當剪仇敵。當時參佐殷謝徒,嘯詠風月無遠圖。樓中開宴揮玉麈,志識僅比牧豬奴。九原冥冥不可作,云散太虛水歸壑。廬山飛瀑和雨來,似為元規洗馀惡。
天懷高曠世誰如,卻為酬知更剖符。北闕除書來五嶺,東風游興尚三吳。新添詩卷傳人口,舊管黔黎候旅途。家有傅巖先命在,暫將霖雨到南隅。南北猶慳相見緣,仁聲先自異方傳。棠陰未剪靈山下,驥足曾開禹穴前。莘野有勛仍相陟,韋侯世守亦承賢。今時盛事寧殊古,白首寧忘野史編。
賦歸來、猶存松菊,一幅淵明別墅。兒時況味堪同領,指點夜燈紅處。朝復暮。聽雛鳳聲清,不覺老懷慰。讀書有子。但幾凈窗明,香溫茶熟,此外復可慕。披圖顧。仿佛吾家衡宇,負了一樓煙雨。山容水態當門好,自得林泉幽趣。儂也誤。尚破帽、殘衫頻年困羈旅。棲棲何苦。憶負床童孫,教誨無能,虛把春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