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左山頂
攜子攀援偶,臨虛眺望通。
遠巾陰見日,高樹靜聞風。
玉黍連村熟,金粳壓陌同。
兒乎知飽飯,可不叫門東。
攜子攀援偶,臨虛眺望通。
遠巾陰見日,高樹靜聞風。
玉黍連村熟,金粳壓陌同。
兒乎知飽飯,可不叫門東。
我帶著兒子偶然來登山,站在高處極目眺望。遠處的頭巾陰影里能看見太陽,高大的樹木靜靜佇立能聽到風聲。玉米在村子周邊成熟,金黃的粳稻在田間同樣豐收。兒子啊,你知道有飽飯吃,就別再叫嚷著去東家了。
攜子:帶著兒子。
臨虛:站在高處。眺望通:極目遠望,視野開闊。
遠巾:遠處的頭巾,這里可能指遠處的人。陰見日:在陰影里能看見太陽。
玉黍:玉米。
金粳:金黃的粳稻。壓陌:鋪滿田間小路。
叫門東:叫嚷著去東家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在鄉村生活期間,在登山時看到鄉村豐收景象,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心境應是輕松愉悅的。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豐收之景并勸誡兒子。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當時鄉村生活風貌。
南土殊風氣,冬林葉盡丹。越天無雁度,楚澤有龍蟠。
憑高一覽,看走海長江,自成天塹。千古英雄拼死,自相涂炭。興亡盡在斜陽里,葬西風,誰先誰晚。爝火星傳,鳴笳月渡,付與何人管。我來此題詩放膽,聽樓上簫聲,夜深才斷。千載奇兒無幾,不勝悲感。六朝歌哭秋墳鬼,化寒煙有誰聽見。月籠淮水,水邊江令,綺魂飛散。
我生未終昏,入寺必歡喜。落帆寶幢鎮,如客見故里。肩輿轉寒塘,曲徑丹垣迤。鳥聲含極樂,松竹凈若洗。眼明放生池,修鱗逝瀰瀰。禪房尋舊夢,談笑猶在耳。頎然晦谷師,出迎足不履。山中寒暑再,塵世千劫里。高僧故依然,倦客真老矣。
不雨不晴秋氣味。酒病秋懷,不做醒松地。初換夾衣圍翠被。薔薇水潤衙香膩。旋折秋英餐露蕊。金縷虬團,更試康王水。幽夢不來尋小睡。無言劃盡屏山翠。
風襟得清泠,世味增淡薄。委蟬觀四大,縛虎視六鑿。中腸過饑雷,益悟非妄作。
城南羅隱君,簡默重高誼。仰希文正公,敦族輕市利。德著麥舟詩,恩垂義田記。嚴親八十馀,綵服日娛戲。棣萼映春輝,友于自倫至。晚歲閱金經,頗悟仙丹秘。游神慕松喬,脫略棄塵事。昔見雙珠明,今留一株桂。玉樹照西園,芝蘭雜芳蕙。悠悠白云飛,馥馥金粟墜。聿瞻希文堂,令人發深喟。
葡萄萬斛壓香醪,華屋神仙意氣豪。酬節涼糕猶末品,內家先散小絨絳。
九譯使車通,君王悅戰鋒。爭殘四夷國,只在一枝筇。
幽人豈無衣,遇物思芰制。甘脆相本根,帖妥誰點綴。池光展更開,雨聲打還細。坐看青春改,不嘆綠波逝。葺之湘累蓋,抗之洛神珶。泥涂久甲子,鉛汞方既濟。世紛晚若遺,水中采薜荔。
亂山青出榮州界,界邊水流穿洞。石乳含秋,云胎化碧,苔色六朝梁棟。人天萬種。定結自洪荒,海潮吹凍。想見龍蟠,爪痕深入翠巖縫。詩人從古不到,晉時獠據了,還問唐宋。靈境多年,老樵探路,說有陰河水涌。西邊一孔。便縋火無光,紅珠似甕。怕是驪宮,角根銀柱聳。
古人五十慕,我今嗒已孤。劬勞念生我,欲報時則無。推恩謝良友,為我齋僧徒。前后眾三三,屏息趨鐘魚。一飯萬莊嚴,天香飫伊蒲。夜殿普參佛,香煙發洪爐。咫尺踐初地,龍象彌空虛。慈云垂我前,其上蓮跏趺。母佛見非二,人我同一如。拯予罔極哀,躋彼極樂都。信友乃順親,寧異釋與儒。喜心涕泗漣,緘髓徒區區。
紅影斑斑吹錦片。露葉煙梢,寒月娟娟滿。更起繞庭行百遍。無人祗有棲鶯見。覓個薄情心對換。愁緒偏長,不信春宵短。正是碧云音信斷。半衾猶賴香熏暖。
炎曦正流金,涼風在何許。障袂日中來,逃暑真得暑。晶瑩玉壺冰,終不落塵土。
百戲游城又及時,西方佛子閱宏規。綵云隱隱旌旗過,翠閣深深玉笛吹。
明月何團團,清輝散霞綺。君如明月珠,涌出滄海里。文采照三衢,光華騰萬里。煌煌海內珍,驪龍見之喜。綴冕堪凝旒,為珰可充耳。蛾眉笑相看,魚目羞自比。景星夜熒熒,甘露朝旎旎。我歌明珠篇,蟾光浴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