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雨二首
郊居世塵少,農月雨聲多。暝色連葭菼,繁陰動薜蘿。歌謠終帝力,沾潤即恩波。漠漠江天外,時時白鳥過。
長閒緣性懶,愛雨為年豐。入夜聲逾急,因風勢轉雄。燈前欹病枕,江上憶漁翁。亦有滄洲興,相期泛水東。
郊居世塵少,農月雨聲多。暝色連葭菼,繁陰動薜蘿。歌謠終帝力,沾潤即恩波。漠漠江天外,時時白鳥過。
長閒緣性懶,愛雨為年豐。入夜聲逾急,因風勢轉雄。燈前欹病枕,江上憶漁翁。亦有滄洲興,相期泛水東。
居住郊外塵世紛擾少,農忙時節雨聲特別多。暮色與蘆葦相連一片,濃密樹蔭下薜蘿搖曳。百姓歌謠歸功帝王德政,雨水滋潤如同皇恩浩蕩。廣闊江天之外,不時有白鳥飛過。長久閑適因本性懶散,愛這雨是因它預兆豐收。入夜雨聲更加急驟,借助風力聲勢更雄壯。燈前斜倚病中枕,心中想起江上漁翁。也有隱居江湖興致,相約一同泛舟東去。
葭菼(jiā tǎn):蘆葦,初生為葭,長成為菼。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兩種攀援植物。
帝力:帝王的德政,此處指對百姓的關懷。
恩波:皇帝的恩澤,比喻雨水滋潤如皇恩。
滄洲:濱水之地,常代指隱者居所。
欹(qī):傾斜、斜倚。
此詩當創作于詩人隱居郊外期間。農忙時節遇雨,詩人觀察雨景、感懷農事,結合自身閑適心境與隱逸志趣,寫下這兩首雨景詩,既有對自然的細膩觀察,也蘊含對生活的真切體悟。
《六日雨二首》以“雨”為線索,第一首側重描繪郊居雨景的靜謐與恩澤,第二首轉向個人心境與隱逸之思。全詩情景交融,語言質樸,既展現了農忙時節雨潤豐年的喜悅,也流露出詩人淡泊自適的生活態度,是一首兼具自然之趣與人文情懷的田園佳作。
萬頃寒光一席鋪,冰輪行處片云無。 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如簧巧囀最高枝,苑樹青歸萬縷絲。 玉輦不來春又老,聲聲訴與落花知。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墻人語近甘園。 南山游遍分歸路,半入錢唐半暗門。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邊分草色,鶴驚碎玉吸闌干。
九鎖山寒玉作圍,紅塵世事可曾知。 峰回似覺前無路,身到因思舊有詩。 云掩巖扉龍蟄冷,月明華表鶴歸遲。 梅花笑我真迂闊,踏雪重游臘盡時。
避暑人歸自冷泉,步頭云錦晚涼天。 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旋買船。
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鑒開匳水接天。 橫玉叫云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雁蕩接臺山。秋來最好看。壽星明、高現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間。 玉節近天顏。東西兩路安。祝蒼松、節勁根蟠。相漢元勛蕭第一,留次位、著曹參。
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云飛一餉間。 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暮云飛斷。潮落吳江岸。憶昔佳人愁思漫。那更樓頭聞雁。此時有意還成。爭知惱殺蘭卿。畫作碧梧蒼石,至今圖得風聲。
玉女峰臨二曲流,刳心學道幾春秋。 東風不信心如鐵,卻放石楠花滿頭。
恰則元宵,燦萬燈、星球如晝。春乍暖、化工未放,十分花柳。和氣并隨燈夕至,一時鐘作人間秀。問煙霄、直上舌含香,文摛繡。 命世杰,調元手。荊楚地,淹留欠。看日邊追詔,印垂金斗。翠竹蒼松身逾健,蛾兒雪竹論人如舊。愿湘江、卷入玉壺中,為公壽。
得毛韓經學。振祖風,挺挺凌煙勛業。文章世為甲。果妙齡秀發,薦膺衡鶚。名登雁塔。訪梅仙,種河陽桃李,從茲兩綰銅符,多少吏民歡洽。 慶愜。歸來整頓,松竹笑傲,武夷溪壑。韶光恰匝。清明過了旬浹。喜當初度日。稱觴春酒,一飲紅生雙頰。愿兒孫,世襲簪纓,代常不乏。
水際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紅箋,淚題錦句。西湖豈憶相思苦。只應幽夢解重來,夢中不識從何去。
正落花時節,憔悴東風,綠滿愁痕。悄客夢驚呼伴侶,斷鴻有約,回泊歸云。江空共道惆悵,夜雨隔篷聞。盡世外縱橫,人間恩怨,細酌重論。 嘆他鄉異縣,渺舊雨新知,歷落情真。匆匆那忍別,料當君思我,我亦思君。人生自非麋鹿,無計久同群。此去重銷魂,黃昏細雨人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