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三十首 其十三
風波滅盡而悔當時之事,
碧海澄明而恨十分之恩。
潭水月落而帶清光之影,
壺天云盡而存青霄之晴。
風波滅盡而悔當時之事,
碧海澄明而恨十分之恩。
潭水月落而帶清光之影,
壺天云盡而存青霄之晴。
風波平息后才后悔當時所經歷的事,大海清澈澄明卻遺憾那厚重的恩情。潭水中月亮落下,帶著清光的影子;壺天中云散盡,留存著青天的晴朗。
偈頌:佛經中的唱詞。
風波:比喻人生中的波折、困難。
碧海:藍色的大海,這里可引申為廣闊的世界。
潭水:深水池中的水。
壺天: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里可理解為一種超脫的境界。
青霄:青天
由于“偈頌”多與佛教相關,此詩可能創作于寺廟等宗教場所。作者或許經歷過人生的起伏波折,在心境趨于平靜后,對過往進行反思,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內心的感悟。具體創作時間和作者心境因資料有限難以確切知曉。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表達對人生經歷的反思和對超脫境界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對仗工整、意境空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偈頌類作品以自然景象傳達哲理和情感的特色。
壯歲勤勞不自量,退居栽植復何忙。靜思身外功名誤,老覺閑中氣味長。雨后群山千疊翠,春回幽圃百花香。農人不識歸休客,載酒相邀入醉鄉。
無睡。無睡。又惹幾多詩思。殘鐘一夜西樓。夢落吳淞晚秋。秋晚。秋晚。寒雨連江人遠。
陽坡春事已全動,陰谷馀寒容未收。花雨一番成蝶夢,柳風十日看鶯流。
殿名新立號重光,島上亭臺盡改張。但是一人行幸處,黃金閣子鎖牙床。
古婁樽酒憶相違,瞬息那知往事非。生死可憐客易別,交游轉覺老成稀。謫仙此日騎鯨去,丁令何年化鶴歸。老眼一泓懷舊淚,隨風散作雨霏霏。
尺五城南可墾田,勢隨高下接平川。十年沃野連千里,能減東吳漕運船。
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白日照綠草,落花散且飛。孤云還空山,眾鳥各已歸。彼物皆有托,吾生獨無依。對此石上月,長醉歌芳菲。
聞說當年白玉樓,有人秉筆侍宸游。如今世上無長吉,誰敢乘云駕赤虬。
風捲塵沙白,云垂雪意凝。夜山時叫虎,晚市早收燈。園栗炮還美,村醪醉不能。三年官況味,真是冷于冰。
器識誰能及,功名自有期。一朝聞正論,親切在彤墀。
錦帳出紅綃,佳人斗步搖。纏頭矜稚齒,入掌妒纖腰。帝子回鸞輅,天孫度鵲橋。莫嫌銀漏短,甲煎徹明燒。
曉色蒼涼日色新,小窗睡起鳥聲頻。千秋蕭瑟三秋景,九陌紛紜萬井塵。云氣乍生猶淡淡,波光將動漸粼粼。都門共悵多離別,誰是臨岐贈策人。
石家五尺珊瑚樹,海國千房火齊珠。風雨春寒圍錦護,艷陽天暖倚闌扶。浣時應貯芙蓉水,香處重熏翡翠爐。紅膩不隨蜂觜蝕,粉勻終為蝶身敷。葳蕤綵纈盤仙綬,襞積云羅落舞襦。青帝化成非幻有,杜陵吟老卻知無。催開每賴斟鸚鵡,吹落還因唱鷓鴣。曾見赤城花亞蕊,丹鉛此去不須圖。
圣運中興偶幸逢,經邦曾乏古人風。閉關退處喧囂外,撫劍行吟感慨中。尚有素懷思報國,可憐幽夢欲平戎。新詩增重林泉價,倍見交情我與公。
苻堅破荊州,止獲一人半。中郎老不遇,但喜識元嘆。我今獨何幸,文字厭奇玩。又得天下才,相從百憂散。陰求我輩人,規作林泉伴。寧當待垂老,倉卒收一旦。不見梁伯鸞,空對孟光案。才難不其然,婦女廁周亂。世豈無作者,于我如既盥。獨喜誦君詩,咸韶音節緩。夜光一已多,矧獲累累貫。相思君欲瘦,不往我真懦。吾儕眷微祿,寒夜抱寸炭。何時定相過,徑就我乎館。飄然東南去,江水清且暖。相與訪名山,微言師忍、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