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臥佛寺七首 其六
松窗雕檻外,日日下朝暾。
一榻空今古,深山冷夢魂。
云陰侵座濕,鳥語入林昏。
眾衲何多事,經聲響暮村。
松窗雕檻外,日日下朝暾。
一榻空今古,深山冷夢魂。
云陰侵座濕,鳥語入林昏。
眾衲何多事,經聲響暮村。
在松窗和雕花欄桿之外,每天朝陽都會落下。這一榻仿佛隔絕古今,深山讓夢魂都透著寒意。陰云濕氣侵入座位,鳥兒啼鳴,樹林漸入昏暗。眾多僧人何必如此忙碌,誦經聲在傍晚的村落回蕩。
朝暾:早晨剛出來的太陽。
一榻:一張床榻,這里有超脫時空的意味。
眾衲:指眾多僧人,衲是僧人的代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再次游覽臥佛寺,在深山古寺中感受著時光的流轉和環境的清幽,可能當時心境較為寧靜、超脫,對寺中僧人的生活也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臥佛寺的清幽之景和詩人的感悟。其特點是意境冷寂,情感含蓄。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宗教生活的獨特觀察與表達。
黃紙新除郡,欣君得晉陵。
幾年淹俊軌,今日慰親朋。
地近家殊便,民淳治易興。
何時把麾去,莫廢遣書縢。
三樹五樹啼寒猿,一聲兩聲落耳根。
吾疑耳到猿啼處,卻是猿聲隨風奔。
猿聲不悲亦不怨,吾亦于世何所戀。
夜深月白風籟寒,聽此忽然毛換。
弱齡性淡泊,鄭圃吾其師。
及茲拙生事,窮窘常經時。
無方可紓急,何以宣中懷。
柴門蔽殘席,詠書倦徘徊。
呼兒促觴至,目翫天云飛。
山鳥送新響,日遲花露滋。
頹然醉簷下,不省何如時。
雖非富貴樂,富貴乃所乖。
不事塵中事,如君只一家。
墮巢收煮茗,閑艇借移花。
養樹填山色,疏池抉草苴。
妻孥諳地利,亦喜治桑麻。
東風煦嫗如慈乳,欲報生成恨無所。
自粘花片作斑衣,起捧春醪勸春舉。
傍人笑我老如許,我亦笑渠將及汝。
梅花也笑柳都舞,君如不飲出童羖。
薰風入虞弦,萬物闡生意。
圖南豈無心,所恨老已至。
浮云翳高槐,縹緲動羈思。
吁嗟鷦鷯枝,詎可巢孔翠。
紫瓊飛清都,翠云護絳闕。
不見有星辰,俯視但日月。
下世二千年,不敢向人說。
吾已成金丹,留下飛仙訣。
長虹飲玉澗,飛下蒼松灣。
高僧一指呼,蜿蜒依青山。
澗底綠水寒,倒影臥波間。
行人此駐錫,直透趙州關。
仰觀銀河月,千林散寒光。
佳人今何之,遠在天一方。
秋聲酸我鼻,秋色斷我腸。
夜深倚西風,清淚如雨霶。
世有千里馬,可憐無王良。
春自如情暖,夜何如話長。
酒醨成水淡,詩妙奪花香。
月出星轉閙,云行山似忙。
起來攜素手,擁被視農秧。
別來真夢耳,相對各潸然。
一向于湖海,如今更市廛。
知心能有幾,顧影獨興憐。
自嘆吾衰矣,猶期子勉旃。
幾踏槐花角寸長,擔簦羞作老來忙。
立身早慕千層塔,閱世今知百戲場。
從辟谷來惟嗜酒,自栽梅后不燒香。
人生底為青衫急,亦有秋荷可制裳。
枕簟驚秋客意悲,吳湖一望白云迷。
風枝蟬老寒聲起,野浦蓮衰夕艷凄。
書寄潮船多不到,詩臨月館少曾題。
離魂每夜生歸夢,只繞東遷漢縣西。
白云無消息,黃鶴杳不歸。
華表風露冷,臨臯星斗稀。
不念桑田變,但向瑤臺飛。
盍不歸來乎,翩然點翠微。
疏松碎明月,密竹篩清風。
親交昔與別,若謂行相從。
延企邈不及,音容隨想生。
諒彼亦耿耿,飛爽留空形。
援琴不能寐,意乃多于聲。
晤言豈無偶,眷眷詎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