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陰二首
英英團蓋云,輕移遮白日。
曬發圖未成,竹深留六逸。
蹲踞蕪亭中,望望晴光隔。
祇愁風雨生,漂此高家麥。
英英團蓋云,輕移遮白日。
曬發圖未成,竹深留六逸。
蹲踞蕪亭中,望望晴光隔。
祇愁風雨生,漂此高家麥。
濃密成團如車蓋般的云,緩緩移動遮住了太陽。本打算曬頭發的計劃沒成,竹林幽深留住了像“竹溪六逸”般的我們。我們蹲坐在荒蕪的亭子中,望著晴朗的光線被阻隔。只愁風雨突然來臨,沖毀了高氏家的麥子。
英英:形容云濃密的樣子。團蓋云:像車蓋一樣的云團。
曬發:古人有曬頭發的習慣。
六逸:指唐代的“竹溪六逸”,他們隱居山林,放情山水。這里借指詩人和友人。
蕪亭:荒蕪的亭子。
祇:只。
高家麥:可能泛指百姓的莊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閑適的隱居生活中,與友人在竹林游玩,看到天氣變化,聯想到百姓莊稼可能受影響,從而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較為安定,但百姓生活仍受自然因素影響。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百姓生計的關懷。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人文關懷相結合,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關注生活、心系百姓的情懷。
儀表咸推挹,墻仞難窺踐。既當垂帷學,復折波濤辯。綺思曖霞飛,清文煥飆轉。朱旗赫容與,凋啟紛曜煜。波搖白鱧舟,風動蒼鷹舳。九疑勢參差,江天相蔽虧。三春灃浦葉,九月洞庭枝。洞庭枝裊娜,灃浦葉參差。芬芳與搖落,俱應傷別離。
芙蓉雙臉玉微紅,恰在金屏翠幕中。蝶翅舞馀春粉熱,闌干十二鎖香風。
映雪先生跡已遐,肯堂重為令孫誇。香蕓插架開千葉,玉樹臨階綴六花。璀燦光中書半啟,吾伊聲里鼓三撾。蹇予曾主程門者,撫卷題詩興轉嘉。
此君老節已蒼蒼,猶解飄翩引鳳凰。若個龍孫能似玉,他年會見拂云長。
青青客舍有垂楊,聞道承恩出建章。鶴禁分襟春日晚,鳳臺回首暮云長。東曹舊吏迎仙客,南署新銜帶奉常。何日鄒枚歸侍從,賜袍還挹御爐香。
嫩綠輕翻巫峽楚。長倚湖山,縹緲臨風舉。翠袖不禁霜下舞。霓裳恐化云飛去。夢入瀟湘疏雨助。淅瀝清宵,似向纖阿語。花露潤堪消肺暑。藥闌晚弄移陰覆。
冰谷難通杜曲天,淺聞那識絳人年。揮斤始免從輪扁,操牘寧堪佐史遷。正恐商樊譏浪仕,可令齊魯嘆無傳。笭箵掛壁空回首,林有孫枝竹長鞭。
蓮白多生花,蓮紅多生子。采白莫采紅,留紅在葉底。
鏡收遠近觀,轂綰往來路。至此即命觴,徘徊不忍度。
華袞褒榮御墨鮮,堂堂劍佩在凌煙。十三相后功為最,五百年間遺有傳。落落甘霖施后土,巖巖鉅石補青天。太平有策安排了,浯水清風崖可鐫。
池頭一雨送新涼,小坐茅亭月近床。和得《竹枝》三百首,西風無雁寄瀟湘。
沃壤自耕三畝秫,水邊林下澹無榮。高車駟馬多顛覆,得似幽人隱趣清。
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四夷妙賦無人誦,三酌酸文舉世傳。
梵王住在光明殿,萬寶真同瓦礫看。玉塊金沙隨地有,好來擷取入中單。
中秋與元夕,隔歲驗晴陰。九陌燈光靜,千門雨氣沉。秋期猶在眼,春色漫愁心。為問繁華子,香車何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