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道林元祐長兄
眼前百萬四千門,
盡與山河寄一塵。
畢竟一塵還是夢,
夢中無法亦無人。
眼前百萬四千門,
盡與山河寄一塵。
畢竟一塵還是夢,
夢中無法亦無人。
眼前眾多的法門,都與山河一同寄托于一粒微塵之中。說到底這一粒微塵也是如夢般虛幻,在這夢境里既沒有佛法也沒有眾生。
百萬四千門:指眾多的佛法修行法門。
一塵:佛教用語,指極微小的物質。
無法:指沒有佛法。
無人:指沒有眾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深入修行佛法、對佛法有了深刻感悟后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寧靜、專注于修行的環境,詩人在思考佛法與世間萬物的關系中,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法中萬物虛幻的思想。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闡述深刻佛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對于研究佛教文學和詩人對佛法的理解有一定價值。
人生無友朋,何以攻短闕。我交君弟兄,意合非固結。奈何不須臾,已復經歲月。葉落政知秋,竹新還縹節。
幾日新秋,西風向晚,又吹新月團圓。畫樓人靜,衣袖覺輕寒。漫道縈簾細雨,良宵也、別樣辛酸。平池上,流螢露草,何處接荒原。憑欄。看弱柳,絲絲都是,飛絮芳年。奈纖影而今,不到鶯邊。此際魂銷灞岸,歸期早、尚隔霜天。傷心處,一聲梧葉,和露墜窗前。
花山屹崒似關中,黛色空濛氣象雄。由里諸峰相斷續,夕陽一抹吐長虹。
秦川兩漢帝王區,今日關東作帝都。多少圣賢存舊史,夕陽唯只見荒蕪。
鏡瀾池上白蓮香,代有懸車在草堂。星象每占荀氏里,云霞猶識鄭公鄉。粵裝寶劍留家橐,漢詔黃金佐客觴。朋壽也堪陪幾杖,年年飛蓋滿睢陽。
環堵三間,東西相向,讀書靜坐都適。鄴架圖書,歐齋鐘鼎,米船書畫環集。興闌神倦,又清對、蒲團即栗。古今逆旅,天地蘧廬,有斯安宅。個中妙處難言。從有觀無,以儒參佛。排日工夫,按時蚤暮,兼或掄流雙只。此鄉終老,算吾輩、區區愿畢。空山寂寞,更進竿頭,兩途歸一。
漁陽羯鼓聲慘悽,一曲霓裳萬馬嘶。剩有劍門西嶺雪,年年常待翠華西。
蟬鳴漸歇鳥聲稀,浪擁沙痕漫石磯。一幅天然妙圖畫,綠陰隙處片帆飛。
一曲尊前開畫扇。暫近還遙,不語仍低面。直至情多緣少見。千金不直雙回眄。苦恨行云容易散。過盡佳期,爭向年芳晚。百種尋思千萬遍。愁腸不似情難斷。
霜林脫盡長風勁,老干凌空勢特橫。叢祠野岸俯寒潮,對立隱然君子正。或云平仲乃古名,葉如鴨腳森高擎。肌理細密類文木,雕鐫裁制最中程。仰觀有如雙闕列,巨可蔽牛堅多節。膚皴石骨旁生癭,枝蟠篆勢力屈鐵。千年靈根逃斧柯,盤郁不啻藏巖阿。若非里社耆年慎護惜,定煩雙忠靈爽為總呵。松禪作圖下筆迅,咫尺儼如聳百仞。寒林詎必仿李成,枯樹應知傷庾信。我來摩挲坐樹側,重披斯圖三嘆息。圖今興樹屹相向,喬木依然令人軾。君不見梁時七檜析作薪,星壇荒穢叢荊榛。又不見紅豆山莊化塵坌,野田孤干無人問。獨留此樹依寒塘,兩虬挺角立不僵。櫟社未邀匠石顧,豈有黃鵠來翱翔。亦知材大古難用,磊砢猶應為世重。小山之招在何許,更擬作亭效楚頌。舉杯相酹仍留連,回看林杪生暮煙。息盦髯叟詩在手,我欲和之寫向石之右。
休兵解甲臥沙場,歸馬離鞍苜蓿香。報導將軍百戰力,歡傳天子萬年觴。漢將乘秋西擊胡,陰風萬里掃穹廬。海濤怒作三軍氣,沙雁排成八陣圖。
一曲笙簧臨碧樹。閑卻了蟬無數。當時應悔,送得春歸去。一聲聲,還疑被、落花誤。怎喚得春回,迷舊路。且復約春心,傍秋住。弱柳侵簾,裊裊尋飛絮。問畫梁間,參差羽。紫霄寒起,可傳得、儂幽素。萬種深情,凄涼調,不成訴。曾共玉樓人,移雁柱。彈遍十三弦,淚如雨。
綠樹正陰濃,鳥啼來、恰是煙村破曉。新雨洗林巒,花落去、還剩殘紅難掃。野橋斷浦,堤邊閑系扁舟小。回首春歸曾未久,依舊天涯芳草。云開露出青山,水迢迢、楚尾吳頭不了。游倦意闌珊,江鄉路、猶憶哪時能到。余情渺渺,辭榮高蹈如今悄。舉世豪華名利客,輸與漁樵多少。
邊城無隙地,孤島有僧居。急槳過蠻叟,呼船問市魚。輕風醒宿酒,伏枕看殘書。斷我登臨興,重云嶂碧虛。暝色催正雨,騰騰海氣蒸。喧闐市井語,明滅夜船燈。斂跡同漁父,投閑羨島僧。浮云思世計,種種不堪憑。
威鳳巢深林,神龍潛巨壑。泥涂困螻蟻,城市防彈?。小草不自貴,已鑄出山錯。豈知甘苦淡,有味俱不惡。霜降水澤枯,歲晚木葉落。榮枯識寒暑,是非悟今昨。不見粘壁蝸,甘以退為樂。二休行且三,可但耐辱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