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草木欲搖落,翛然天地清。
林塘消暑氣,砧杵動秋聲。
葉不因風墮,蟲知應節鳴。
晚涼庭院靜,新月傍檐明。
草木欲搖落,翛然天地清。
林塘消暑氣,砧杵動秋聲。
葉不因風墮,蟲知應節鳴。
晚涼庭院靜,新月傍檐明。
草木即將凋零搖落,天地間一片清爽。樹林和池塘消散了暑氣,搗衣的聲音傳來秋天的訊息。樹葉并非因為風吹而掉落,蟲子感知節氣而鳴叫。夜晚涼爽,庭院寂靜,新月在屋檐旁明亮地照著。
翛(xiāo)然:形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這里指天地清爽的狀態。
砧杵(zhēn chǔ):搗衣石和棒槌,古代婦女搗衣時用,這里指代搗衣聲。
應節:順應時節。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季節的轉換。詩人可能在立秋當晚,感受到天氣轉涼、自然變化,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季節交替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立秋時節的景象和氛圍。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自然變化,語言清新。在文學上,它是對傳統節氣題材的生動書寫,體現了詩人對生活和自然的觀察力。
宦薄能令俠骨尊,西風客思滿秋原。久居澤國諳吳語,每向江楓吊楚魂。暗里含沙猶射影,時來孤鶴忽乘軒。少年日逐專諸巷,袖有魚腸未報恩。
吳郎自號白鶴仙,老去清狂更可憐。詞翰獨矜桃葉詠,賓朋多慕竹林賢。悲歌擊劍臨風起,痛飲登樓對月眠。跌宕飛揚寧自惜,奇蹤俠氣任人傳。
歲晚驚呼身已老,天涯流落首空回。便將酒力推愁去,且放春光入眼來。人語嘻嘻爭斗草,宮花閃閃艷妝梅。雪消水暖春江動,綠漲葡萄萬斛醅。
暴衣樓上清秋夜,河鼓星臨十二城。銀漢無梁不可渡,牽??椗魹榍?。
碧樹瓊枝秋掩映。曲徑瑤階,雨濕苔痕潤。去國離鄉何所恨。此間亦有神仙境。玉液金甌傳不盡。初擘榴蓮,乍試香成陣。南枉壽翁心性近。故人一一頻相問。聽雨聽風溯夜漲??s地壺公,馭氣凌云相。珠履輕移東海上。羅裙又拂南蠻障。椰葉飄香椰汁饗。別時一般,滋味心頭漾。缺月無端窺繡幌。人間何處非惆悵。斷續鳴蟬消永晝。樹密蔭濃,不許驕陽透。蕙折蘭摧人未久。頻年淚濕青衫袖。驀地椰風蕉雨驟。欲掩長門,苦索禪機透。一局殘棋猶未就。干卿底事春波縐。
粉壁紗窗隔樹看,儂家門戶近長干。錦機文字縈心苦,青鏡鉛華駐景難。滿地梨云供夜寂,一簾蕉雨閉春寒。吳舲見說歸來穩,水長橫塘昨夜寬。
江風寒葉落,燈火夜窗虛。潭上罷漁釣,林中聞讀書。沈潛知道味,蕭爽得幽居。勖爾抱貞獨,榮名何足趨。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青山斷處塔層層,隔岸人家喚欲應。江上秋風晚來急,為傳鐘鼓到西興。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沙河燈火照山紅,歌鼓喧呼笑語中。為問少年心在否?角巾攲側鬢如蓬。
年來頻作硯田謀,兩敗秋闈志不休。敢怨畫工圖未肖,且慚嫫母陋堪羞。凡才見棄終何恨,精業難勤莫戲游。最是羽毛豐滿后,青云得路請同酬。
氈似青青帶似長,叢叢秀色泛煙光。春風吹醒西堂夢,留得詩名萬古香。
卿云渺何許,落日自高原。地接千秋統,山疑五岳尊。山陽為圣廟,小魯亭在焉。無風松子落,挹露野花翻。眺罷還成賦,幽懷安可論。
髯奚并控天閑馬,回鞭齊立垂楊下。毛骨疑從漢苑來,衣冠自是唐人畫。東南百戰良馬空,安得致此真驍雄。為君電掃清八極,歸來立仗明光宮。
青青道傍樹,飛花委道傍。不戀道傍土,一夕隨風翔。高飛上青天,低飛入流水。花性自飄揚,孰謂因風起。
客里登高思欲飛,乾坤但覺此生微。關河迢遞親垂老,松菊荒涼人未歸。六代空臺馀古塔,幾家新冢對斜暉。寒煙蔓草西風外,惟有秋荷好制衣。
塵封舊夢欲生苔,又見驚鴻月下來。非霧非花魂易斷,經風經雨意難回。未同王子乘仙馭,倘共胡僧話劫灰。一念情癡終不悔,三生緣在好相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