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無過虞仲還歙兼寄子虛二首 其一
客路薊門分,那堪此別君。
鄉心新歲月,經術老河汾。
短劍蛟龍氣,扁舟雁鶩群。
不須論聚散,西北有浮云。
客路薊門分,那堪此別君。
鄉心新歲月,經術老河汾。
短劍蛟龍氣,扁舟雁鶩群。
不須論聚散,西北有浮云。
在薊門的旅途上與你分別,怎能忍受此時和你作別。新年里心中滿是思鄉之情,你精通經術卻如當年王通終老河汾。你身佩短劍有蛟龍般的英氣,駕著扁舟如在雁鶩群中。不必談論聚散之事,西北方正有浮云涌動。
薊門:地名,在今北京德勝門外西北隅。
經術:猶經學,指注解經書的學問。
河汾:黃河與汾水的并稱,隋代王通曾在河、汾之間講學授徒。
蛟龍氣:比喻人的豪邁氣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薊門與友人無過虞仲分別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局勢不太穩定,詩人有感于友人的境遇和離別之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復雜,既有離別愁緒又有對友人的贊賞和對時局的隱憂。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情感表達和藝術創作能力。
陌頭征人去,閨中女下機。含情不能言,送別沾羅衣。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龍馬紫金鞍,翠眊白玉羈。照耀雙闕下,知是襄陽兒。
嬌歌宛轉醉花前,歸去蘭燒漾錦川。十里春城燈火接,月明樓閣萬家煙。
春歸謝了杯中緒。剩杯外、無窮暮。又是無人斜燕渡。小舟閑畔,笛聲涼處,無事清清絮。風來風去人間路,不記風前幾曾誤。認得人顏蛛網縷。不曾思想,心情更是,網上朝朝露。游絲掛盡年年緒。管不管、春趨暮?管了依然風與雨。若云未管,年年底事,欲綰行人櫓?行人倦也終須住,住向君家可能否?君自無家人更苦。莫如自去,來生來歲,可有相逢處?無憑一棹隨風去。先不問、向何許。了了滄波波上雨。岸邊凄草,船邊夕照,仿佛曾經遇。認來認去真無據,一盞濁醪自權舉。不辨人天誰是主。橋頭燕外,系舟還是,別時那株樹。
漢江南合楚江流,新漲兼天雪浪浮。黃鶴不來仙已去,舟人猶指舊時樓。
幸與花王為近侍,承恩偏得倚芳叢。趙家姊妹低昂里,楊氏諸姨顧盼中。掩袖自慚當國色,向人如語怨東風。香車寶馬春游晚,寄贈多情有蝶通。
士農工商,古有四民。惟儒最貴,但患非真。誠能力學,進必有因。儻或中輟,豈能為人。
向晚滄洲道,舟行落照邊。殘霞寒映水,衰柳暮連天。風靜布帆捲,潮平錦纜牽。客途可乘興,沽酒用青錢。
竊書竊句不稱偷,答道“天涼好個秋”。詞客有靈應識我,偶來文廟上燈油。
山以云為郵,云窮山身見。石貌呈巧心,瘦妍競奇變。暄涼隔下天,葛絺易柔練。一石一狂呼,前石翻為殿。萬仞瞰畸云,倏縷倏飛片。撫松坐枯巖,一往謝塵罥。
山行風色怒飛沙,山末屯云涌炮車。伏軾不容同蝶夢,問炊猶可趁蜂衙。龜魚泛淥熹晴日,草樹留春著晚花。暮憩自憐塵滿面,五漿先饋定誰家。
柳色吳閶處處春,徵君門館獨松筠。別來綵筆堪誰健,書就玄經且未貧。煮茗江風回石鼎,掃藤花雨映綸巾。綠醽最是能娛客,可厭朝來問字頻。
地里殊無別,風光迥不同。巉巖誰作伴,爛熳自成叢。色艷欺圖畫,香飄落酒鐘。乾坤都在此,何必問東風。
泥滑滑,風蕭蕭。煙雨昏,獨木橋。軋鴉鳴櫓逆風搖,行子終歲事遠徭,使我心悸不得邀。
故山隔我幾重關,翹首愁懷遣正難。春日題詩來末伏,蘇州明月過長安。交游滿眼無如舊,盟好經年頓覺寒。每憶吾鄉諸壽俊,至今文力尚桓桓。
積雪滿山徑,寒梅千樹花。水鄉云外迥,月影竹邊斜。靜愛人來少,吟看鶴去賒。逍遙謝塵俗,誰復慕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