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君良還泰和
師門曾上謁,廱館見操觚。
吳楚經為術,臺衡世有儒。
名家丹穴鳳,公子玉花駒。
去矣期相遘,關前認棄繻。
師門曾上謁,廱館見操觚。
吳楚經為術,臺衡世有儒。
名家丹穴鳳,公子玉花駒。
去矣期相遘,關前認棄繻。
我曾到師門拜謁,在太學見到你揮筆寫作。你以吳楚之地的學問為學術根基,家族世代有可任宰相之位的大儒。你是名門的優秀子弟,如同丹穴的鳳凰,又似如玉般的花駒。你要離去了,期待日后能再相遇,在關前我會記得你當年過關棄繻的豪邁。
謁:拜見。
廱館:即太學。
操觚:指寫文章。
吳楚:指地域,吳楚之地文化豐富。
臺衡:指宰相之位,這里說家族有能任要職的儒者。
丹穴鳳:丹穴是傳說中鳳凰棲息之地,比喻優秀杰出的人。
玉花駒:形容駿馬,這里比喻人出眾。
遘:相遇。
棄繻:漢代終軍入關,扔掉用作憑證的繻,后指少年有大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送友人楊君良回泰和。可能是詩人與楊君良在太學等場合相識,楊君良要返回故鄉,詩人寫下此詩表達惜別與期待重逢之意。
這首送別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和典故,贊揚友人的才華與志向。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常見情感與創作手法。
自從樓閣罷燒燈,未有今朝一日晴。
暖拆葑邊冰翼破,寒留山頂雪痕輕。
嬌驄已印尋芳跡,小妓新翻鬻唱聲。
每個旗亭商一醉,也應排日到清明。
郊原春向深,幽居寡來往。
和風日披拂,淑氣遍萬象。
草本意欣榮,禽鳥聲下上。
靜中觀物化,胸次得浩養。
緬懷浴沂人,從容侍函丈。
舍瑟自言志,宣圣獨深賞。
一私盡消融,萬理悉照朗。
其人不可見,其意尚可想。
我生千載后,恨不操幾杖。
春服雖已成,童冠乏儔黨。
安得同心人,詠歸嗣遺響。
贛州牧念予絕潔,見遺上衣并下裳。
澤畔羊裘未韜晦,雪中鶴氅太清狂。
笑金谷友望塵繆,經紫陽翁考古詳。
更惠雞棲車一乘,十分結裹老文昌。
明明我周王,四國文德撫。
昭假天所監,時生仲山甫。
訓儀系力式,剛柔不茹吐。
一片翼翼心,冰霜映西府。
涼秋九月朔,玉簫紫鸞舞。
惟昴昔孕蕭,眉壽今頌魯。
千載慶風云,色絲期袞補。
半刺官雖滯,全人世所稀。
生無瑕可指,古以死為歸。
故笥斑衣在,新阡鶴表飛。
銘幽仍相挽,老淚拭還揮。
節麾三世顯,螢雪一生貧。
愈積家余慶,咸稱里善人。
幼常推李泌,老忽哭盧綸。
圣惡無從涕,那堪是外親。
三子久埋沒,遺文富百篇。
冰涵心底鑒,雪釋性中天。
濟楚鯉庭下,瀾翻螢案邊。
著靴鬼為祟,容易復青氈。
樗翁九袠逢初度,洛社耆英共舉杯。
富相苦邀康節入,溫公亦喜小程來。
每慚席上陪真率,誰道窩中愛打乖。
不怕醉歸盧老攧,芙蓉月恰照人懷。
城里惟樓盡見山,使君小筑可三間。
弓旌招莫返長往,爐灶壞方求大還。
及菊未荒歸栗里,有芝堪茹老商顏。
鶴書曾賺幽人出,只恐先生又予環。
吾觀明府毫端妙,傳得尊公肘后方。
番俗尚歌漢東柳,莆人不剪召南棠。
威驅未若心懷惠,內荏徒然外抑強。
想見江鄉與閩嶠,家家各炷一爐香。
溪繚飛虹聽不潺,山雕翠玉望來寒。
門墻面水臨橋靜,今古無虞枕自安。
桐帽椶鞋非巧偽,花朝月夕幾團欒。
個中習尚元淳厚,論性空煩喻決湍。
蘆花風緊雁飛飛,便寄邊衣也是遲。
妾把剪刀猶覺冷,況君披甲枕戈時。
愿君百戰圖勛業,馘項殲嬴頻獻捷。
博取貂蟬金印歸,無負君王無負妾。
近授長生券,從天下綺筵。
潞公專洛日,呂望佐姬年。
坐語風生舌,梳頭雪滿肩。
上思耆舊用,飛詔到林泉。
陋室與高門,東西互接畛。
相聚雖不稠,相別殊難忍。
風帆去程遙,到時秋未盡。
少試裨畫材,計臺作標準。
恨無雙羽翔,汩汩成蠹隠。
便結南浦夢,獨立江風緊。
黑甜政飽誰剝啄,手提楸枰敲軟玉。
浩浩胸中龍虎韜,冷笑局邊人射鵠。
粵昔嘗聞黃石公,圯橋一卷豈易通。
報韓孺子未傳者,秘謀猶有在江夏。
君今寓意在弈棋,計劃何止六出奇。
長驅席卷容易取,不羨宣城與別墅。
皇家今欲復土疆,煩公赤手縛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