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左掖過劉太史衍亨觀經筵越裳二賦郊祀慶成諸詩
銀鞍初系馬,愛客一筵同。
袖出河東賦,杯行碣石宮。
辛盤花并綵,藜杖火猶紅。
何日看重席,談經漢侍中。
銀鞍初系馬,愛客一筵同。
袖出河東賦,杯行碣石宮。
辛盤花并綵,藜杖火猶紅。
何日看重席,談經漢侍中。
銀飾的馬鞍剛系好馬匹,因喜愛客人同坐一桌共飲。你從袖中取出如《河東賦》般的佳作,我們舉杯共飲如同在碣石宮歡宴。立春日的辛盤上花朵色彩相并,手中藜杖的火光依然紅艷。何時能再見到你設重席講經,如同漢代侍中般傳授經典。
左掖:指左掖門,代指朝廷官署。
經筵:古代為皇帝講論經史的御前講席。
越裳二賦:可能指與越裳氏(古南方國名)相關的賦作,此處代指劉太史的優秀文賦。
郊祀慶成:帝王郊外祭祀天地后慶祝成功的活動。
河東賦:漢代揚雄所作賦名,此處借指劉太史的佳作。
碣石宮:戰國燕昭王為學者鄒衍所建宮室,此處代指宴飲雅集之地。
辛盤:立春日以蔥、蒜等辛菜裝成的盤,為應節食品。
藜杖火:用劉向典,傳說劉向校書天祿閣,有老人持藜杖燃火授書,此處喻指劉太史學識淵博。
重席:講經時設多重坐席,以示尊榮。
漢侍中:漢代官職,此處借指劉太史的學術地位。
此詩當為詩人早晨從左掖官署外出,拜訪劉太史(名衍亨)時所作。席間劉太史出示其為經筵、越裳及郊祀慶成所寫的詩文,詩人觀后深受觸動,通過宴飲場景的描寫,表達對友人學識的欽佩。創作背景反映了明代士大夫間以文會友、推崇學術的文化風尚。
全詩以拜訪觀詩為線索,通過宴飲細節與典故運用,刻畫了劉太史的才學與雅量,既展現文人交游的雅致,又暗含對其學術地位的期許,語言含蓄而意蘊深厚,是一首典型的酬贈類詩作。
旅泊不知處,深村似有人。波濤殊未已,舟子益相親。乾葉弄寒月,凄風吹夜燐。無心造物妒,辛苦隱山身。
李白醉著宮錦袍,倒騎長鯨鞭怒濤。笑歌濯足九江水,睥睨萬象輕鴻毛。先生早已避名譽,遠棹孤舟弄云去。夜深手把明月光,更訪龍圖讀書處。
瑯玕蕊笈藏幽谷,唯見白云三五幅。昔日天師其姓吳,巖前遺下云中屋。
幔亭溪畔密藏云,曲曲清流皺縠文。火棗向來須已啖,前身可是武夷君。
青山懷擁玉湖秋,得一亭風傍小舟。我有閑情金不易,更無馀暇為時憂。
持尺焚香屬望深,選賢扶國老臣忱。專求忠孝成虛語,應悔當年薦士心。
太極才分有此山,龍飛鳳舞擁天關。靈宮負扆端居處,正在云霄杳渺間。
孝侯孫子獨稱賢,亂竄思歸夜不眠。看畫每期王右轄,題詩惟憶杜樊川。桃花雨外尋樵徑,春水天邊覓釣船。愛汝披圖良足慰,不須重辦買山錢。
東洲煙水接西洲,載出離支萬斛舟。自夏徂秋皆辟谷,不知人世有通侯。
酒昏便書榻,詩瘦怯寒菹。志大懷千駟,功高憶五湖。□□□□□,□□□□□。何如一杯粥,晴日照吾廬。游宦歸來似系匏,偶依河渚寄衡茅。以貧為樂漫喜酒,與世無求非絕交。倚杖靜聞風過竹,枕書閒看燕爭巢。卻憐多事揚夫子,更為玄文作解嘲。
青春對華館,少飲亦陶然。起步綠蕪上,行吟芳草邊。
試看機上交龍錦,還瞻庭里合歡枝。映日通風影珠幔,飄花拂葉度金池。不聞離人當重合,惟悲合罷會成離。
翛然蝸殼是吾盧,納納乾坤世與居。陶令千瓢長貯月,鄴侯四壁祇藏書。池光瀲滟看云度,樹色扶疏入夏舒。童子只虞翁抱甕,每招猿鶴絆閒居。
素香無脂粉氣,好語諧韶濩音。有人問西來意,門前秋水沉沉。
兩承褒錫降黃麻,柱石名卿秩屢加。昭代榮恩誠曠蕩,慶門宗祜倍光華。香山耆艾疇能及,洛社風流世所誇。乘化翛然歸盡日,鄉閭悲悼不勝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