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潼川之飛烏縣見馀干丞相題驛舍詩有感次韻
道學元無偽,標名徒爾勞。孤忠天不管,一死世尤高。
未洗邊庭血,先焚董腹膏。亂離元有自,附壁為三號。
道學元無偽,標名徒爾勞。孤忠天不管,一死世尤高。
未洗邊庭血,先焚董腹膏。亂離元有自,附壁為三號。
道學本來沒有虛偽,標榜名聲不過徒勞。孤忠之臣天不照看,死后世人更覺崇高。邊庭血跡尚未洗凈,先焚奸臣腹脂示報。戰亂流離本有根源,倚墻悲號三次哀啕。
道學:指宋明時期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哲學體系,此處強調其本真無偽。
標名:標榜名聲,追求虛名。
孤忠:忠貞而孤立無援的臣子。
邊庭血:代指邊疆戰爭中將士的鮮血。
董腹膏:借用東漢董卓被誅后,守尸者以其腹脂點燈的典故,代指奸臣被懲。
亂離:戰亂導致的流離失所。
三號:多次悲號,表達深切哀痛。
此詩為詩人途經潼川飛烏縣時,見馀干丞相題于驛舍的詩作后次韻而作。創作背景當為南宋末年,邊患頻仍、朝政腐敗之際。詩人借和詩之機,反思道學本質,感慨忠良蒙冤,直指戰亂根源,暗含對時勢的深切憂慮。
全詩緊扣“有感”二字,由道學真偽起筆,轉向對孤忠之臣命運的悲嘆,繼而以“邊庭血”“董腹膏”映射現實亂局,最終以“三號”收束,層層遞進,直陳亂世之痛,展現了詩人強烈的家國情懷與歷史批判意識。
御史巡邊日,單于款漢家。草深秋牧馬,風息夜聞笳。使域功何補,留屯計最嘉。休令健兒獵,耕鑿到鳴沙。
為問東風緣不發,江濤吹雪卻西來。龍江咫尺無由渡,病酒愁衿那共開。
南探洞壑奇,恍接函關氣。七星錯落懸,咫尺神都秘。倏有羽衣人,冉冉云鸞至。云鸞縹緲蒼梧間,乘風直造蓬萊班。彤霞旭日朝相映,仙輿翠節搖金镮。使我見之心膽墮,握芳詎擲河陽果。突如驥子渴奔泉,白日制斷黃金鎖。我聞天子之庭多大貝,九鼎璠玙圭璧會。君豈其一照光含,輕盈兀坐冰壺對。扣之聲音清以越,黃鐘玉磬人從悅。自信平生眼未經,剖肝不復私毫發。況復幽懷宴笑宜,弄人楊柳春風披。投壺雅歌相快意,謂我為材似大兒。乃知羚羊非岞崿,奇情孰與金鑾客。豈從秦臺玉女弄簫來,或是靈槎泛夜逢鳷鵲。愧我塵心蛻不成,將飛屢滯觸藩楹。安得仙人飲我一杯露,颯颯羽翼風從生。
今古殘春地,乾坤一布衣。清溪吟落日,芳草惜幽扉。漸與人俗遠,難教鷗鷺違。東風吹幾杖,應采北山薇。
南宋繁華去已遙,西湖花柳為誰嬌。自聞玉井沈香骨,無復龍舟載舞腰。云里磬聲黃葉寺,水心虹影赤闌橋。太平歌管多游賞,人物于今仰圣朝。
園中明晦異,日晏氣候齊。馀光杳西傾,圓景回東躋。叢木夾空廂,涼飆扇幽閨。梢梢陰籜翻,翩翩夜禽啼。美人間遨游,即景自招攜。褰裳出北戶,杖策佇南階。俯察雙渠涌,仰視三星低。真賞恒在近,至鑒故不迷。神往跡難留,志存理無暌。寄言山林客,安用登云梯。
天下萬事如浮云,倏忽變化不可測。鸞鳳終非枳棘棲,蛟龍曾是池中物。君不見孔明南陽臥,安石東山游。三顧幡然魚水合,七辟始為蒼生憂。大賢抱材思濟世,時止時行付天意。區區取譽焉足論,長笑望塵潘氏子。古今興廢兩悠悠,聲利難將屈巳求。且唱樽前三五曲,都消心上百千愁。
火云爍石畏出戶,正似雪深堅臥時。吾甘饑凍死即死,觸熱生慚褦襶兒。
諸公念我閑無食,粟繼輿臺扣戶頻。眼底梅花還索笑,酒腸詩膽已輪囷。
曾記新春。飴樂天倫。更何圖、蹇及蓬門。龍華未會,鯉赴傷神。竟敗于齊,坑于趙,厄乙陳。痛矣嚴君。苦向誰論。嘆桑榆、怎度晨昏。幸而留得,一小孤孫。是掌之珍,懷之寶,命之根。歷廿三庚。一旦山傾。睹遺書、珠淚頻仍。寄鞮象譯,業已將成。惜擪妻帑,拋翁媼,訣親朋。慟此寧馨。目未能暝。教而尊、何以為情。鏡中窺影,夢里呼名。怕婦悲夫,母傷子,妹哀兄。
蠶妾出房櫳,結伴類花叢。度水春衫綠,映日晚妝紅。釧聲時動樹,衣香自入風。鉤長嫩枝曲,葉盡細條空。競采須盈手,爭歸欲滿籠。自憐公府步,誰與少年同。
絕命詞成和淚吟,眼看八國寇如林。失歡肇亂諸臣誤,實力虛心四字箴。渺海徒存精衛恨,滄波誰鑒屈原心。高梁橋下招魂處,寂寞魚龍跳浪音。
達人不嬰物,雅好在邱園。晨興念山游,邀客觀石門。綠崖屢登頓,度徑奮層騫。懷新意轉勝,悲往鑒獨存。前瞻緬江嶼,俯瞰臨郊原。石竇紅泉細,鳥道白云屯。昭曠蕩胸臆,窈窕屏囂喧。朋簪驚絕倒,仙舄遙翩翻。復此泉上酌,谷響思窮源。非君多道韻,表靈誰能論。來者其自今,風流眷彌敦。倘事詮圖牒,聊用嗣所言。
頻年添缽病人間,耐盡長途秋未還。無限關心勞夢寐,那堪傳語越江山。藥爐宿火同人少,旅舍新寒獨夜閒。最是迢迢煙路遠,相思不覺慘頹顏。
閉門對山雨,隱幾詠瑯玕。滴瀝明珠碎,離披翠羽殘。煙中看葉重,風里覺枝寒。湘女當年淚,于今豈未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