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菊花餉惲薇孫學士詩來用淵明自擬作此答之 其二
尚憶先朝宰輔恩,
圖中山海寫煩冤。
荊卿匕首刑天戚,
自割殘英當夕飧。
尚憶先朝宰輔恩,
圖中山海寫煩冤。
荊卿匕首刑天戚,
自割殘英當夕飧。
仍然記得前朝宰輔的恩遇,圖畫中的山海盡是煩憂冤屈。如荊軻的匕首、刑天的斧盾,自采殘菊當作晚間餐食。
先朝宰輔:前朝的宰相,此處或指清王朝的舊臣。
山海:或指圖畫中的山河,亦象征內心郁結的煩冤。
荊卿匕首:荊軻刺秦王所用的匕首,代指俠義或抗爭精神。
刑天戚:刑天持斧(戚)與盾(干),典出《山海經》,象征雖敗猶戰的不屈意志。
殘英:殘敗的菊花,陶淵明以菊喻高潔,此處或自比堅守品格。
夕飧(sūn):晚餐。
此詩或作于清末民初,詩人以菊花贈惲薇孫(或為清末官員惲毓鼎),對方以陶淵明自比,詩人作答。時處朝代更迭之際,詩中‘先朝宰輔’‘煩冤’等語,或反映對舊朝的追思;借荊軻、刑天典故,暗含對時局的感慨,殘菊自喻則呼應淵明‘采菊’之高潔,整體體現亂世中的精神堅守。
全詩以回憶起筆,借山海圖寫內心煩冤,再以荊軻、刑天典故強化抗爭意志,終以殘菊自喻,層層遞進,既抒懷才不遇之憤,更顯堅守高潔的品格,是一首融合歷史追憶與個人情志的抒情之作。
西風漸緊雨迷離,把酒蓬窗憶舊知。
楓葉半江添畫本,梅花千樹動鄉思。
寄君南國燈前信,寫我西湖陌上詩。
客里加餐應共慰,鬢邊白發已添絲。
淮東學士求新范,海角仙人棄舊居。
不用更攜揚子醞,但來同啖庾郎蔬。
赤墀待把文章獻,黃綬難親議論馀。
泮水宮中方就講,何煩留下橐中書。
既具頂門眼,
逐得少林髓。
南山梵王宮,
規模自唐始。
臨街莫種棗,近水須種柳。柳長當為薪,棗熟無人守。
君家東門里,妾住東門外。少小共知名,終然不相會。
閒倚白玉床,低頭看深井。銅瓶且莫下,亂我晨妝影。
數日潮頭小,南船信不通。夜來月有暈,今日定回風。
駐馬挽金鞭,為君彈四弦。洛陽官道直,莫過酒樓前。
送客荷花浦,放船楊柳津。唱歌不歸去,愁殺渡頭人。
嶂疊峰攢未可攀,清時猶戍勝金關。唐宗宋代干戈里,此地何人飽看山。
叱叱柴車黃犢輕,陰陰白屋爨煙生。誰知今日云中守,卻聽江南打麥聲。
清泉細點石硫黃,
留得荀公幾日香。
蠟蒂涓涓升宿潤,
猶疑疏雨過銀塘。
靜理床頭帙,閑驅屋上塵。
西風吹戶牖,秋色滿城闉。
名釀浮三雅,清砧答四鄰。
憑闌發高唱,誰解和陽春。
書來觸撥百酸辛,門外風埃正惱人。
事定始哀公論少,交深應諒我生貧。
鳳鸞漂泊棲將老,虎兕縱橫道孰親。
遣子樓居天有意,遠山長日對新顰。
書來猶勸還鄉早,路梗誰令去棹遲。
曾綴鏘金拜先壘,可堪扱衽送靈輀。
學比我公常恐后,身于馀子似蒙知。
心驚并直儀曹夜,淚盡孤吟海浦時。
驚風飄海鳥,黑夜入云間。
群失追飛急,天高擇木艱。
回盤鳴欲下,倏忽折之還。
安得幽棲宇,青山隨白鷴。
憶昔鴻門碎玉杯,八千兵盡楚人哀。
可憐一代傾城色,別卻重瞳蓋世才。
祇有英魂依弱草,漫將香骨掩蒿萊。
花時猶似丹砂艷,長向東風幾度開。
去時梔子壓犀簪,
次第寒花掐到今。
誰分江湖搖落后,
小屏紅燭話冬心。
西城塔下逢君后,南郭庠中借館居。
正共孤甥棲暖席,未如老圃灌寒蔬。
直生豈敢嗟年暮,餓死猶慚乞祭馀。
六十衰翁如可教,更忙須遺所藏書。
虹橋好,懊惱是言歸。
好鳥啼春相喚住,濃花對酒欲爭飛。
客思正依依。
暑退新秋至,風清氣爽天。
繡馀拈筆墨,花影到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