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第一枝·次半唐老人味梨集壬辰二月與況夔生劉伯崇聯(lián)句韻
翠袖嬌扶,紅闌暖熨,新詞慣唱疏影。東風未放春酣,南枝又添香冷。珠妍玉瘦,羨花底、并禽棲暝。奈別來、江國蕭疏,喚起羅浮人醒。
釵索卸、夜窗初靜。車轂轉(zhuǎn)、歸裝勸整。輸他畫里真真,消受盛名鼎鼎。一枝折寄,應念我、天涯愁并。問甚時、染卻鉛華,去泛五湖艇。
翠袖嬌扶,紅闌暖熨,新詞慣唱疏影。東風未放春酣,南枝又添香冷。珠妍玉瘦,羨花底、并禽棲暝。奈別來、江國蕭疏,喚起羅浮人醒。
釵索卸、夜窗初靜。車轂轉(zhuǎn)、歸裝勸整。輸他畫里真真,消受盛名鼎鼎。一枝折寄,應念我、天涯愁并。問甚時、染卻鉛華,去泛五湖艇。
翠色衣袖嬌柔相扶,紅色欄桿暖意輕熨,新填的詞曲總愛吟唱《疏影》。東風還未讓春意酣暢,南枝的梅花又添了清冷香氣。梅花如珠玉般妍麗清瘦,羨慕花下雙棲的禽鳥共入暮色。無奈離別后,江南一片蕭瑟疏落,仿佛喚醒了羅浮山夢梅的人。卸下釵環(huán),夜窗初靜;車輪轉(zhuǎn)動,勸整歸程行裝。倒不如畫中那名為真真的女子,消受這鼎鼎盛名。折下一枝梅花寄去,應念我與天涯的愁緒相并。問何時能洗盡鉛華,乘舟泛游五湖。
疏影:詞牌名,此處代指詠梅之詞,姜夔有《暗香》《疏影》詠梅名篇。
南枝:代指梅花,因南向枝條先開花。
并禽:雙棲的禽鳥,如鴛鴦,此處反襯離別孤獨。
羅浮人醒:用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遇梅仙共飲,醒后見梅樹的典故,指對梅花的追憶。
真真:唐代傳說中畫中美女名,此處借指畫中女子。
鉛華:指脂粉,此處喻世俗裝飾。
五湖艇:用范蠡助越滅吳后泛舟五湖的典故,代指歸隱。
此詞為和韻之作,依“半唐老人”(可能為近代詞人)《味梨集》中壬辰年(約1952年或1912年)與況夔生、劉伯崇聯(lián)句的韻腳而作。創(chuàng)作于春日,詞人或因與友人聯(lián)句唱和,觸景生情,借梅抒懷,反映當時離聚之感與人生況味。
全詞以詠梅起興,串聯(lián)賞梅、別后、歸程、寄梅等場景,融典故與現(xiàn)實于一體,委婉表達漂泊之愁與歸隱之愿,體現(xiàn)近代詞人善用傳統(tǒng)意象寄寓個人情感的創(chuàng)作特色。
夢由今日賚,事與古人求。
玉龍十二蓬山頂,寶髻三千漢殿中。
半妝宮面迎風笑,間色仙衣帶露收。
密葉自成金罽飾,亂英誰輯紫茸香。
凝脂新賜浴,半面更啼紅。
苗分鄭七穆,香發(fā)謝諸郎。
羲皇向上人。
行行漸近豫章城,
煙樹微茫兩眼青。
野水平橋時獨立,
肅然起敬為先生。
半百新郎,轉(zhuǎn)瞬耋年,閱三十春。笑老夫落拓,硯仍磨鐵,阿婆涂抹,鬢亦如銀。黻佩榮拋,糟糠味耐,留得滄桑歷劫身。聊相慰,這楊稊結果,未讓松筠。
回看世變浮云。便富貴、神仙何足論。但陶潛歸后,琴尊無恙,孟光老去,井臼猶勤。夕以永朝,唱余和汝,自把俚謠下酒頻。他年事,少鴻篇封禪,付與文君。
飛流江左半凋殘,孤鶴橫空轉(zhuǎn)自嘆。
瀚海不妨逃漢尉,神山未必誤秦官。
雕戈北向慚推轂,銅柱東游憶據(jù)鞍。
留得完身真百折,河清人壽古來難!
平生志不在贏馀,久擬揮毫賦遂初。
莫問倚墻空甔石,但令盈幾足琴書。
幸存茅屋幽堪隱,況有清溪近可漁。
剩欲抽簪訪松菊,要憑突兀看扶疏。
翻經(jīng)諷詠釋種,
齊物試看莊生。
功名到底馀事,
儒者說性說誠。
鏡臺倚新妝,羞復畫蛾黃。
羅衣蕩赩色,落花空故香。
登高望帝子,蒼梧云正長。
愿托雙鯉魚,錦字寄沅湘。
細草緣層砌,
幽禽語畫梁。
好風排戶入,
吹散午時香。
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
艾人與門神,聚頭相耳語。
雪竇禪師來,一口吞佛祖。
剪生剪韭。
斷陽柳。
河東小子。
令我與子。
揮手豈無淚,春風滿水涯。
一官堪自笑,白首更何為。
去路看蓬梗,前山望武夷。
悠然正行役,歸計不勝思。
髣髴輕軀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妝。石榴裂齒也尋常。
擘罷春纖丹液冷,傳來羅帕玉肌涼。昨宵酒惡倍思量。
梧桐秋色半,菰米雁聲初。
作興憑杯酒,勞形厭簿書。
煙花撩我甚,歲月為誰馀。
欲枉高軒過,焚香掃敝廬。
筆到鐘王意有馀,詩章高古過黃初。
班行未上論思地,遠使聊宣寬大書。
乞與豐年均飽煖,更申嚴令絕侵漁。
肯迂使節(jié)存支郡,咫尺猶嫌會面疏。
數(shù)畝荒田不解耕,
老年場屋又無成。
更堪風雨飄搖甚,
告放渠儂與養(yǎng)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