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崔嘏
二十九人及第,
五十七眼看花。
二十九人及第,
五十七眼看花。
這次科舉考試有二十九人考中了,而崔嘏卻只能用他那雙眼看著別人得意。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
看花:唐朝新科進士有在長安慈恩寺大雁塔下題名、在曲江宴飲并游覽長安各大名園、欣賞春花的習俗,這里“看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得意之態。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在古代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競爭激烈。崔嘏參加科舉未中,作者以此詩對他進行嘲諷。
這首詩主旨是嘲諷崔嘏科舉落第。其特點是數字對比強烈,語言直白辛辣。在文學上雖無高深的藝術造詣,但反映了當時科舉考試的社會現象。
三年客京輦,憔悴難具論。揮汗紅塵中,但隨馬蹄翻。人情貴往返,不報生禍根。坐令平生友,終歲不及門。南來實清曠,但恨無與言。不謂廣陵城,得逢劉與孫。異趣不兩立,譬如王孫猿。吾儕久相聚,恐見疑排拫。我褊類中散,子通真巨源。絕交固未敢,且復東南奔。
游人戀故鄉,每恨離家遠。如何石尤風,又嘆舟行晚。
貞州道人鄭崆峒,自言得道金公之棘栗蓬。歸來因號混淪子,不識盤皇破殼之雌雄。有物先天鼻天祖,一畫天作公,再畫地作母,渾淪一破不可補。羿妻合得七寶丸,歲費斧斤三萬戶。道人渾淪人弗知,竊笑李下華?兒。有時中天弄金月,散作萬水圓琉璃。渾天圜,太極圈,曰器曰道何紛然。而況投閣子,五千重草玄。于乎渾淪子,爾之生兮曷以始,爾之死兮曷以止。九九八十一曼紀,渾淪不生亦不死。
兩守姑蘇何太勞,君今海上擁旌旄。龍騰地得三春雨,鯨縮天收萬里濤。歲稔不憂吳稅重,時平謾學楚詞高。陸機相近應同賦,秋氣爭雄見二毛。
萬壑赴荊沙,卻上猿聲三峽。故國那堪西去,換秋風晴色。旌旗行路屬車音,孤心繞千匝。不應橫云遮斷,舊黃河南北。
香茗粗蔬肯破慳,相公日食萬羊山。夫君何厚神何薄,自取懸鶉一水間。
明月洲頭一笛風,暮云滅盡水吞空。倚筇笑語無人問,疑是西湖落夢中。
城西爛熳拆桐花,珠翠郊原散綺霞。試問溧陽新燕子,今年寒食又無家。
十年不到此禪林,乘興重游雪滿簪。路上翠微知日近,鳥啼煙樹覺春深。遠公偏愛能詩客,陶令元無結社心。醉倚闌干縱吟目,不知清氣滿胸襟。
古林陰木欲無岡,孤棱冉郁撐穹蒼。錚錚萬籟驚殘夢,陽烏走曜衣麻桑。腔中湛湛無何有,川上晴光花間柳。老農日日理生涯,數口命懸田百畝。野云洞口為誰開,青峰個個迎人來。大顛解我文學會,一肩穩挈詩囊陪。二難四美一時集,許多眼界閒收拾。卻費將軍五萬箋,筆鋒掃禿煙猶濕。洗觥命酌還自謳,山花笑上游人頭。花香簌簌落酒魄,嘹嘹野鶴舒青眸。春和卻也有秋爽,不獨蘭亭解心賞。浪云今日非古人,德星昨夜禪關朗。
行行出城南,登高望三丘。雉堞壯天居,宮殿若云浮。星分斗牛野,水合江漢流。蒼然淮上山,聚米當馬頭。氣已無朔漠,人今冠中州。慷慨憶當時,遠近開朱樓。仙人翠羽帳,王母珊瑚鉤。貂蟬靄七貴,車馬從五侯。光輝互照耀,氣意何綢繆。
舞鸞失鏡啼秋影,文鸞白頭翠交頸。山雞誰遣雙入籠,走送書堂春睡醒。霜濃木脫生驚雷,翩翩飛下平岡來。錦囊礧磈碧釵文,□之而隱身之災。巖呼谷應深云里,歲晚斕斑落城市。吟邊憐汝忽自憐,我亦江南客千里。
江陵昔相遇,幕府稱上賓。再見明光宮,峨冠挹搢紳。如今三見子,坎坷為逐臣。朝游云霄間,欲分丞相茵。暮落江湖上,遂與屈子鄰。了不見慍喜,子豈真可人。邂逅成一歡,醉語出天真。士方在田里,自比渭與莘。出試乃大謬,芻狗難重陳。歲晚多霜露,歸耕當及辰。
滿架冰蕤開遍了。試問花神,留得春多少。清勝荀香嬌韻好。謝庭風月應難到。酒釀新醅名不老。醉倒花前,真個無煩惱。滿座清歡供一笑。春酲拼卻明窗曉。
文史相從二十年,歲寒心事久彌堅。向來才力驚游刃,此去功名穩著鞭。淺綠每依沙漠草,橫青遙指拂爐煙。應將萬字匡時策,挽取恩波下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