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謠 其二
鶴者還丹之使兮洋洋,
縞云衣兮玄綺裳,
唳以下兮郴陽。
鶴者還丹之使兮洋洋,
縞云衣兮玄綺裳,
唳以下兮郴陽。
鶴是傳遞還丹的使者啊,姿態舒展洋洋;身著素白如云的羽衣,配以玄黑華美的下裳;引頸長鳴飛臨,降落在郴陽之上。
還丹之使:還丹,道教丹藥名;使,使者。此處指鶴被視為傳遞還丹的神鳥。
洋洋:舒展、舒緩的樣子。
縞(gǎo):白色的絲織品,此處形容鶴羽潔白。
玄:黑色。
綺(qǐ)裳:華美的下衣。
唳(lì):鶴鳴。
郴陽:古地名,今湖南郴州一帶。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與古代道教文化中‘鶴為仙禽’的觀念相關。郴陽(今湖南郴州)或為詩人游歷之地,詩中通過神化鶴的形象,或寄寓對超脫世俗、高潔品格的追求。
《鶴謠 其二》以鶴為核心意象,通過神化其‘還丹之使’的身份,結合羽衣、鳴聲的細致描繪,塑造出高潔飄逸的仙禽形象。語言承襲楚辭韻律,典雅凝練,寄寓了詩人對超脫世俗、高潔品格的向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山間一徑牛羊跡,林下數家雞犬聲。底事居人苦爭畔,閒田官正募民耕。
結屋近荊溪,茅檐綠樹齊。竹陰門內外,草色路東西。山翠鉤簾入,嵐濃掃榻迷。雨侵琴薦濕,花覆筆床低。引澗滋瓜圃,開渠灌藥畦。蘿穿牽石樹,鶴步落花泥。聽鳥停杯酌,看云倚杖藜。柳深頻見燕,村迥不聞雞。婦足蠶千箔,兒勤雨一犁。著書藏篋笥,寫偈寄招提。日落兵塵起,煙橫戰馬嘶。移家同雁逐,擇木羨禽棲。繪景娛親憶,裝潢命客題。邸窗時展玩,歸思倍凄凄。
蓬萊宮闕赤回闌,龍虎神君禹步寬。朝咽日華當食谷,夜迎天仗識鳴鑾。露飛仙掌金莖凍,月滿玄都玉佩寒。遙想西齋清似水,吟詩聽到漏聲殘。太行遙接帝王州,西北連山際海稠。鶴下靜依仙館夕,雁啼高挾塞垣秋。側身天地渾如寄,偷眼風云總是浮。應笑白頭京國里,長年百慮更千憂。
質樸古風存,家連水竹村。舊蒙公子愛,兼得里人尊。客至頻傾釀,閑時自灌園。西樓有枕席,高臥任乾坤。
閩海遙遙獨置州,忽看秋水動扁舟。暫為魏闕三年別,定向吳門十日留。甲榜尚稱新進士,雙旌已作古諸侯。公馀獨恨詩筒少,為謝同官馬少游。
朝適易水湄,鷸蚌方怒爭。今日復明日,漁者得并擒。齊楚擅敵國,干戈日相尋。寧知兵久敝,坐使嬴氏并。
端人舌本鈍如槌,自畫村眉不入時。門巷張羅賓客少,車輪生角仆夫悲。共游洛下凋零盡,末向巖頭付囑誰。為吾子師余豈敢,伊家元有大宗師。聲稱籍甚自髫年,圣處聞之于膝邊。廟瑟久無人續響,國棋誰與子分先。書經秦火訛難讀,缽至曹溪靳不傳。功行滿時笙鶴下,未應山澤著臞仙。
誰為施朱發妙裝,一灣流水貼斜陽。枝頭爛染征人血,秋色偏忴九月霜。試問風流專漢殿,何如搖曳向江鄉。題詩總覺君癡絕,猶為唐宮說短長。
我召公先到,公歸我亦行。三年如夢爾,一笑可憐生。野店緣山去,春風并轡輕。先愁饒水上,話別若為情。
漢江江上月,今夕去年看。尚憶峴山曲,秋城波色寒。故鄉仍節序,衰鬢且儒冠。桂子真誰種,天空落未乾。
江雨夜來歇,日出殘氛散。掩書下帷行,獨步涇邊岸。岸竹泛晴光,涇流亂以燦。清風吹瀏瀏,誰識水上渙。冷言正無聊,偶遇如此粲。因與陟崇崗,逍遙遠尋玩。澄波浩如天,青山卷若幔。是時秋谷登,嚴霜綠條換。益悲時節移,未由脫憂難。一身風塵羈,百年斯過半。何以自解顏,床頭理文翰。蠅頭數千言,一一手自竄。常約謝公屐,每笑阮生鍛。共吟只傷須,多書亦勞腕。有時或忘餐,終朝更遲冠。親朋邀以觴,爛酣豈須算。醉中感今昔,悲哉發一諺。歸來臥林榻,久矣成扼腕。長歌扣牛角,清夜何由旦。誰識梓人工,未解承移墁。飄零歲云晚,短發風中亂。茲辰偶游矚,浩然復興嘆。
古人名詩凡幾家,陰何徐庾皆清發。遂使少陵謫仙輩,深得黃初建安骨。爾來作者雖能鳴,此翁吐詞多正聲。百年英氣結詞賦,每日揮灑娛心情。鏡湖流水澄孤月,太華蓮峰積飛雪。千載黃鐘繡作花,三嘆朱弦響疏越。滄洲二卷俱可人,首首看來如有神。始知先輩老風格,不逐馀子徒清新。角巾野杖閑瀟灑,綠水清池思堪寫。愿得明時入帝京,閟宮清廟歌承平。
上方何處但聞鐘,深護林扉翠幾重。臥冷衲衣侵片石,行隨錫杖度千峰。松晴每下安巢鶴,潭暮時留聽法龍。更欲移禪沃洲去,微茫巖洞不曾封。
江之北共江之南,念念今宵兩不堪。風起皆從寒色去,獨留一水過伽藍。
朝送山僧去,莫喚山僧歸。相喚復相送,山露濕人衣。顥氣自澄穆,碧波還蕩漾。應有凌風人,吹笛君山上。天寒關塞遠,水落洲渚闊。已逐夕陽低,還向黃蘆沒。孤舟三日住,不見有人家。昏昏竹籬處,卻恐是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