謔池亳二州賓佐兼寄宣武軍掌書記李晝
杜叟學仙輕蕙質,
韋公事佛畏青娥。
樂營卻是閑人管,
兩地風情日漸多。
杜叟學仙輕蕙質,
韋公事佛畏青娥。
樂營卻是閑人管,
兩地風情日漸多。
杜姓老者學仙,輕視女子美好的資質;韋姓之人信奉佛教,害怕美貌的女子。而樂營卻由清閑之人管理,池、亳二州的風情日益增多。
謔:開玩笑。
杜叟:指杜姓老者。
蕙質:比喻女子美好的資質。
韋公:指韋姓之人。
青娥:指美貌的女子。
樂營:官府的歌舞樂隊。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學仙、事佛等不同的信仰和生活態度,詩人看到池、亳二州賓佐的生活狀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對池、亳二州賓佐生活的調侃。其特點是語言幽默詼諧,以小見大反映當時社會風氣。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表達。
卻因賈贊善,來作歙知州。
白云叆叆結相緣,半夜鏌铘舞醉仙。五百年來得書記,羅洪溪畔浴沂年。
謝組樵云白發馀,閱來塵世合幽居。蕭然一徑林巒外,未必人心似坦如。
杜二已無黃九去,長歌大字落江山。百年風物今何似,春水晚煙飛白鷴。
仙花常爛熳,不減四時榮。因憑真水火,鍛金精。功圓丹結,步步彩云輕。滿頭風月爽,一粒刀圭,太虛仙路親行。任消除、萬劫塵情。別有好前程。這回無老死,得長生。仙風道骨,自覺太孤清。萬派銀河轉,撥弄天關,大羅真性圓明。
登登遠還合,聲從何處起。魚走潛深波,禍在深波里。
綠水橋邊,紫藤花下,細數多少流年。有時愁絕,誰共此纏綿?漫說清詞蕭索,也堪敵、冰雪春寒。人消瘦,亭亭勁節,抖擻震云天。涓涓,聽一曲,情懷淡泊,氣度悠閑。對百川歸海,折服紅顏。且把憂歡散盡,看明月、又作清圓。風神秀、詩情畫意,素手展云宣。
移家久住大江隈,種德堂深酒滿杯。秋雨一林芝草長,春風千樹杏花開。虎收新谷巖前臥,龍捧奇方海上來。嗟我素髭無染法,若為攜手訪蓬萊。
問訊城東地,三槐德又新。誰知種樹者,自是讀書人。陰滿晉公舍,芳連孟氏鄰。象山游學處,相對碧嶙峋。
蓐食希早出,出城日已辰。況憫肩輿勞,時亦步嶙峋。嶙峋苦難步,投宿荒村民。啟扉熾燈火,延客意頗真。苦辭村無酒,無以洗埃塵。歲歉有稚粟,尚可分炊晨。高門多吠犬,倉卒難投身。勿投高門宿,勿厭村家貧。
吾愛管明府,理民如昔賢。靜看申浦月,清飲慧山泉。惠化表三異,和聲流五弦。春風阻攜手,相憶思悠然。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坐看涼月下疏欞,有客憑闌醉不勝。獨喜小童知句澀,屢將新火為添燈。
從前謔浪今收拾,盡聽人呼張大王。
尋勝探幽不厭頻,心閒別是見清真。偶攜艷語來僧舍,雖戴烏紗是雋人。語至移時常近夜,坐當暖處乍疑春。香林亦是看花地,梅影當窗漸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