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興慶池戲競渡應制
夾道傳呼翊翠虬,天回日轉御芳洲。
青潭曉靄籠仙蹕,
群臣相慶嘉魚樂,共哂橫汾歌吹秋。
夾道傳呼翊翠虬,天回日轉御芳洲。
青潭曉靄籠仙蹕,
群臣相慶嘉魚樂,共哂橫汾歌吹秋。
道路兩旁傳呼聲響,護衛著皇帝的車駕,日影移動,皇帝來到了美麗的芳洲。清晨的青潭上薄霧籠罩著皇帝的車駕。群臣相互慶賀,如同看到嘉魚歡樂,大家都嘲笑漢武帝在汾水邊作的秋歌。
翊(yì):護衛。翠虬(qiú):指皇帝的車駕。
天回日轉:形容皇帝出行時的壯觀場面。御:到,臨。芳洲:指興慶池中的洲島。
曉靄(ǎi):清晨的霧氣。仙蹕(bì):指皇帝的車駕。
嘉魚樂:《詩經·小雅·南有嘉魚》有‘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這里表示歡樂祥和。
哂(shěn):嘲笑。橫汾歌:漢武帝曾在汾水作《秋風辭》。
此詩為應制詩,應是在興慶池舉辦競渡活動時,詩人奉皇帝之命而作。興慶池是唐代皇家園林中的重要景觀,皇帝常在此舉行活動。當時國家繁榮,宮廷活動豐富,詩人創作此詩以歌頌盛世和皇帝的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出行參與競渡活動的盛事,展現宮廷的歡樂祥和。其特點是語言華麗,具有應制詩的典型風格。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文學創作的一種風尚。
清風一榻借冰壺,邂逅相逢日與俱。
學辯癡龍君有見,詩窮饞犬我何癯。
似聞圓覺常開卷,未到方橋欲問途。
稍待秋風涼冷后,相從十日卻歸歟。
隱顯亭臺舊,淺深桃杏新。
池光迷野鳥,春色醉游人。
改席那嫌數,持杯不記巡。
海棠宜秉燭,歸恨隔城闉。
波面孤篷窄,關頭古渡幽。
舟輕疾移岸,岸曲屢回舟。
野潤蒸梅雨,天寒張麥秋。
欠伸思晚步,舍棹涉芳洲。
景色遽如許,歡聲阿那邊。
綺羅沽酒市,絲竹泛花船。
越客知何夕,壺公自有天。
茲游傾澤國,寧問壓巴川。
足為春游繭,頭因午醉科。
神交嘗恨少,詩債敢嫌多。
幾日登廬阜,他年夢苧羅。
故應三峽外,漁艇老煙波。
春歸村塢綠陰迷,又向山腰轉馬蹄。
收盡雪芳猶采擷,割殘云穗再扶犂。
鄉謠到處無音律,野飯黃昏只筍虀。
惟有客愁消不得,隔溪篁竹子規啼。
亭倚古臺邊,環亭翠蔚然。
芝蘭深雨露,梧竹老風煙。
窗戶香霏濕,闌干爽氣連。
登臨忘世慮,逸興發林泉。
一識園林勝,知君有遠心。
看林延野色,臥日只空林。
山水閑中領,詩書靜處深。
秋光度林際,留得半庭陰。
滿目燒畬險,那知此地偏。
一川通穩水,百頃著平田。
茅屋址猶在,草堂名自傳。
蠻歌晚來起,仍覺在天邊。
去年渭北望卿頻,今日深山屐齒新。
珠樹香沾千澗雨,蓮峰翠滴四時春。
漁郎有意休相問,樵子無心可與親。
石榻盤旋忘歲月,瓶罍羞罄故人貧。
縹緲黃堂擁瑞煙,神光照社記當年。
風云慶會千齡際,萸菊佳辰六日前。
簜節已嘗煩出使,輔藩聊復賴于宣。
廟堂參贊猶虛位,飛詔行看下九天。
寒齋編簡香,溫室紈綺翠。
疇昔徇所好,外物巧相媚。
晚驚生死變,灑盡闌干淚。
誓求無上法,不問天所閟。
休悲夜臺客,萬年供一睡。
我亦老將死,何苦逐昏醉。
歸從浮圖師,了此一大事。
試問八督州,何如三入寺。
雖念三年別,猶欣一日逢。
哦詩能淡佇,作邑想雍容。
古柏宜秋雨,寒鴉伴曉鐘。
歸涂莫惆悵,喜事見重重。
香火尋幽寺,麾幢度廣川。
塢深斜透日,溪涸細流泉。
玉粒新炊飯,金花側布田。
歸涂動詩興,健筆寫江天。
畫省容臺記并游,相思相望幾登樓。
路長久嘆音塵絕,事變還驚歲月流。
合侍鈞天終雅奏,卻穿巴峽看橫舟。
欲酬嘉惠須新語,老覺枯腸不奈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