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殿 其三
諸佛光中眾生,
眾生光中諸佛。
若明生佛一如,
便見重重涉入。
諸佛光中眾生,
眾生光中諸佛。
若明生佛一如,
便見重重涉入。
諸佛的光明之中存在著眾生,眾生的光明之中也存在著諸佛。如果明白眾生與佛本為一體,就能看見彼此重重交滲融合的境界。
諸佛:所有佛陀,佛教對覺悟者的統稱。
光:此處指佛與眾生本具的智慧光明或慈悲之光。
生佛一如:眾生與佛在本質上是同一的,無有分別。
重重涉入:佛教術語,指事物間相互包含、滲透的圓融境界,源自《華嚴經》“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思想。
此詩應為宋代禪僧送別‘知殿’(寺院中管理佛殿事務的職事僧)時所作。詩中通過佛理闡述,既是對知殿修行的肯定,亦以詩偈形式開示‘生佛一體’的圓融境界,體現禪門以詩喻法、送別勸修的傳統。
全詩以佛與眾生的相互含攝為切入點,揭示‘生佛一如’的核心佛理,語言簡潔而哲理深刻,是禪宗以詩傳法的典型之作,展現了佛教‘理事圓融’的思維特色。
寒梢冰破,問何人遠寄、江南春色。似是天憐為客久,報我春歸消息。
茅舍疏籬,故園開處,兩歲關山隔。天涯重見,向人風味如昔。
誰念月底風前,當時青鬢、漸與花顏白。不恨一番花陰早,恨把年華虛擲。
嚼蕊含香,攀條覓句,拼醉禁愁得。酒醒還是,夢魂數遍歸驛。
倚凌空飛觀,展營丘臥軸恍移時。漸微云點綴,參橫斗轉,野闊天垂。
草樹縈回島嶼,杳靄數峰低。共此一尊月,顧影為誰。
俯仰乾坤今古,正嫩涼生處,濃露初霏。據胡床殘夜,唯我與公知。
念老去、風流未減,見向來、人物幾興衰。身長健,何妨游戲,莫問棲遲。
古干盤龍鶴膝丫,眠江似泛斗牛槎。
風酸寒凜香仍馥,雪虐霜凌蕊自花。
冷面不為靈瑣艷,鐵心寧受廣平誇。
維摩一室空千偈,坐對雙林寶月斜。
燕山寂寂朔風寒,世事崎嶇放眼看。
翻恨祖生空擊楫,休言貢禹喜彈冠。
欷歔滄海紅塵蔽,旋轉乾坤赤手難。
病到危時關命脈,急培元氣撫凋殘。
倚闌相爾汝。卜近日心情,個儂何許。回眸乞春住。又東皇信息,乍驚遲暮。天涯倦旅。伴名花真工解語。悄蓬瀛清淺,前頭拈起,蕊珠閑數。
分付新黃嫩綠,綽約宜晴,茜蔥深護。蠻煙瘴霧,風更雨,莫輕妒。儻江南異日,疏泉文石,還我銀屏院宇。便珍叢繞遍,三生再吟秀句。
世譜世姻誼獨綢,梗蹤三楚亦同游。
西邕正望霖為雨,南國遽聞玉是樓。
庭畔棘人悲七子,天涯雁侶淚雙眸。
炙雞絮酒從何酹,云樹江山盡起愁。
雪晴夜半冷云開,
缺月疑從匡頂來。
招隱泉邊應未臥,
遙知兩地各徘徊。
長嘯仰天明,哲士何凋喪。賢圣既日遠,前輩復誰望。
憶昔公存時,詞林有憑仗。英氣挺山岳,健筆敵劉項。
追琢金玉相,灑落江湖浪。乾坤百物情,隨意咨跌宕。
一官三十年,位已近君相。王曾聲價新,范曄才猷壯。
東閣富論思,西垣多述創。當世可無雙,前代詎多讓。
朝方倚司馬,士正思劉向。造化不可知,修短竟難諒。
平生功業志,未得大敷暢。山頹梁木萎,天黑魁星暗。
但聞逍遙歌,不復親幾杖。我本樗櫪材,桃李濫收獎。
前路方茫茫,磊落將安放。鳴呼已焉哉,天乎何蕩蕩。
君不聞蜀山多陰稀見日,群犬吠之盈萬室。
又不聞野人有婦一目偏,出見舉世皆不妍。
是非好惡何有定,昨者高岸今為淵。
勸君且自酣杯酒,勸君不用狂開口。
正言自古有戈矛,上士聞之皆卻走。
老漢當年臘月八,
三更夜半顛狂發。
剛把長釘釘眼睛,
直至而今未能拔。
端居持簡體,吏隱見仙才。
案牘皆詩料,紛庬入酒杯。
橫烏移卯去,靈鵲抱巢來。
一見逍遙作,知君笑口開。
并世名流一網空,
誼兼師友遍寰中。
心香淚酒逢人灑,
累煞龍鐘八十翁。
林棲野啄散鴉群,極目風霾亂日曛。
短麥離離乾憶雨,遠峰黯黯細輸云。
愁逢雜路尋車轍,賴有高林出酒巾。
輒得問津凡父老,不應看客廢鋤耘。
日落風云凈,川原淡夕曛。
積沙迷路合,遠水向田分。
野客尋新徑,饑烏啄古墳。
誰家悲凍餒,惻惻不堪聞。
東風花信十分開,細意留連待我來。開過十分風不動,更無一片點蒼苔。
家人扶上錦城頭,蜂蝶團中爛熳游。報答春光須小醉,紅云洞里按伊州。
低花妨帽小攜筇,深淺胭脂一萬重。不用高燒銀燭照,煖云烘日正春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