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門放洋
神樓縹渺引云車,
東望滄波接太虛。
日影危檣聞語燕,
浪花孤嶼落飛魚。
縱橫荒谷多逋寇,
鞅掌勞臣畏簡書。
從此涓涘期報答,
懷歸無復念門閭。
神樓縹渺引云車,
東望滄波接太虛。
日影危檣聞語燕,
浪花孤嶼落飛魚。
縱橫荒谷多逋寇,
鞅掌勞臣畏簡書。
從此涓涘期報答,
懷歸無復念門閭。
海上的神樓若隱若現,仿佛指引著仙人的云車;向東眺望,蒼茫的海浪連接著浩瀚的天空。陽光下高桅桿上,傳來燕子的呢喃;浪花拍打著孤島,飛魚從空中落入水中。荒山野谷中到處是逃亡的賊寇,忙碌的臣子害怕接到緊急的公文。從此希望以微薄之力報答國家,不再思念家鄉的門戶。
縹渺:同“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云車:傳說中仙人以云為車駕。
太虛:指天空、宇宙。
危檣:高聳的船桅桿。
鞅掌:形容事務繁忙、勞累的樣子。
簡書:古代用于書寫的竹簡,此處指緊急的公文或命令。
涓涘(juān sì):細流,比喻微小的力量。
門閭(lǘ):指家門,代指家鄉。
推測為作者海上航行時所作,可能與明代海疆不寧、寇盜頻發的背景相關。詩中“逋寇”“簡書”等詞反映當時地方動蕩、官員勞碌的現實,體現詩人對國事的關切與投身報國的心境。
全詩以海上放洋為線索,將奇幻的自然景觀與嚴峻的社會現實結合,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觀察,又流露出對家國命運的深切關懷,最終以“涓涘報答”的誓言收束,凸顯其報國情懷,是一首情景交融、內容深刻的七言律詩。
玉帛邦交自古然,使軺來駐紫薇邊。從容愛說留侯事,坐問能知伯玉賢。鯨海風生喧沸鼎,鳳臺月白照芳筵。試看南北今如此,必有英雄可合天。
先生昔為子弟員,戲筆畫花花蒐然。少師索將送畫苑,惜哉妙質親朱鉛。朱鉛萬斛回高塹,壯士狂歌不成陷。一時丹青坐頹靡,獨有先生不營繕。明朝皂帽紫絨衣,杖藜還看白云飛。功名過眼如掣電,嘆息斯人古亦稀。
長風西北來,動蕩不能寧。塵沙亂白日,草木變秋聲。陽德久未舒,繁霜況相仍。苦寒衣裘薄,酒且屢屢傾。
蛾戀燈光,蜂貪花蜜,問君終久如何。欲成修煉,須出黑風波。慧劍攀緣割斷,離鄉土、趨卻娘哥。煙霞客,水去步穩,隨分養天和。消磨。除舊孽,婪耽布素,信任磨拖。興詩詞吟詠,舌誕唇歌。古往今來達士,自家與、無少無多。神仙話,休論蓬島,似是上高坡。
烽火春城正荷戈,□□清隱奈君何。山深興逐云霞遠,天澗恩承雨露多。尚使斯民躋泰域,未應吾道變頹波。百年且向東風里,釃酒當筵舞太阿。
香丘久不到,每夢碧云層。塵海詎應杳,煙霞更一登。采還臺嶺藥,摹入剡溪藤。頹落前朝寺,相看慰發僧。
裔自杏林仙,清閑福最全。獨醒偏醉客,鰥宿似逃禪。古貌堯民老,風流晉世賢。應門付兒輩,花竹小壺天。向來相與處,欲說淚先滂。笑席平交等,名鞭夙許長。宦游成離索,歸見及康強。如今果何日,忍聽歌些章。
云間有華族,世德鄉閭推。隱君德彌彰,六子生絕奇。芝蘭間玉樹,森森列階墀。頭角皆嶄然,奚止稱白眉。伯也干父蠱,克家禮無違。次雖少長殊,立身率能知。長者向文學,場屋事可期。少焉就外傅,取友能得師。進修不怠荒,成人理無疑。我悉命以字,走筆摛文詞。厥字義孔深,諸子當潛思。荀氏十龍駒,竇老五桂枝。聯芳載典籍,千古家聲垂。勉旃踵遺休,圖報明盛時。
淮田一廢不復秋,五夫扶犁當一牛。番兵大入郡不守,青窠未熟官來收。狐貍晝嘯荊棘里,此事最貽廊廟憂。羽檄徵牛牛蔽野,問言萬里來容州。容州價賤苦易得,四蹄才堪一劍易。來時草青今草黃,道路既遠多死傷。沙場草淺食不飽,夕陽時見烏銜創。江北江南幾阡陌,幾牛能滿千家倉。愿言田父各努力,會見西風禾黍長。將軍官大馬亦壯,肯使胡兒窺漢疆。
獨臥南窗榻,翛然五六旬。已聞鄰杏好,故挽一枝春。獨臥無心起,春風閉寂寥。鳥聲誰喚汝,屋角故相撩。
在家兒女亦心輕,行路逢人總弟兄。未問后來相憶否,其如臨別不勝情。
門掩青蘿月,窗含綠樹煙。咿吾閒白晝,寂寞任長年。荒野無窮日,滄江不盡天。傷春復懷友,悵望一凄然。
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斗遺香。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人間擾擾唯閑事,自見高人只有詩。寂寞嵩峰云外寺,常多夢里過齋時。
白馬津頭驛路邊,陰森喬木帶漪漣。夕陽一馬匆匆過,夢寐如今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