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書并簡仔仲二侄 其二
遠宦非予欲,浮生如此何。
幾時俱省定,終日念漸摩。
流水嗟蓬轉,青云喜雁過。
寄書盈萬字,不似淚痕多。
遠宦非予欲,浮生如此何。
幾時俱省定,終日念漸摩。
流水嗟蓬轉,青云喜雁過。
寄書盈萬字,不似淚痕多。
到遠方做官并非我本意,人生如此又能怎么辦呢。什么時候能一起回家探望,整日都在念叨著你們的成長。感嘆自己如蓬草般隨流水漂泊,欣喜看到大雁飛過似帶來好消息。寄出書信上萬字,也比不上我流下的淚痕多。
遠宦:到遠方做官。
浮生:指短暫虛幻的人生。
省定:探望、問候。
漸摩:浸潤、熏陶,這里指侄子們的成長。
蓬轉:蓬草隨風飄轉,比喻漂泊不定。
青云:高空,這里有好消息的寓意。
推測詩人因到遠方任職,與侄子們分離,在思念侄子的心境下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動蕩或為生計所迫,詩人不得不遠走他鄉,從而產生諸多感慨。
此詩主旨是表達對侄子的思念和自身漂泊的無奈。特點是情感真摯,意象運用貼切。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親情的重視和對人生的感慨。
中天半倚寥泬,
大帝高居郁蕭。
已訝流鈴擲火,
還疑絳節來朝。
蒲紫榴紅映醉觴,庭前有菊尚芬芳。
東籬得氣秋先到,南國餐英夏自長。
大隱市中閒日月,高人世外忘炎涼。
涉江欲采寒花贈,簫鼓紛紛競渡忙。
驛騎東行得素書,
便趨賓榻駕柴車。
賦詩我未如陶令,
養浩君能似子輿。
見時羞。別時愁。
百轉千回不自由。教人爭罷休。
懶梳頭。怕凝眸。
明月光中上小樓。思君楓葉秋。
鶯兮鶯兮載好音,羽毛自珍兮藏山林。
春出依柳兮秋隱林深,丘隅有木兮游知所止。
睍睆求友兮期遠匪比,出處有度兮觀者為儀。
溫乎其聲和兮,聽者心夷。
鶯兮□其禽乎,其禽之君子歟。
銷盡幽閨怨女魂,和煙和雨映重門。
枝分翠黛秋無影,淚化紅冰鏡有痕。
漫道輕盈桃葉渡,劇憐惆悵浣花村。
風姿本是神仙品,菊婢何堪共比論。
南國亂不止,客心其柰秋。
一身來萬里,避地獨登樓。
燕樹著霜變,羊河抱郭流。
明年與爾去,滄海老漁舟。
稽首兩足尊,
瞻仰不暫舍。
眉間白毫光,
照耀大千界。
嵇老清彈怨廣陵,隋家水調繼哀音。
可憐九曲遺聲盡,惟有一池春水深。
鳳闕蕭條荒草外,龍舟想像綠楊陰。
都人似有興亡恨,每到殘春一度尋。
娟娟月似纖羅襪。浥露蓮香發。夜涼池玉起微波。臉障紫鸞輕扇倚清歌。
愁多莫弄秋床笛。靜夜流螢碧。里衣羅薄玉肌明。露透綠綃煙樣藕絲裙。
聞道辟疆園,蓬蒿積短垣。
詩篇傳海岳,劍術老乾坤。
判袂燕臺側,題書濮水原。
相思日南北,吾亦別金門。
風亭弦管絕,玉漏一聲新。
綠茗香醒酒,寒燈靜照人。
清班無意戀,素業本來貧。
明發青山道,誰逢去馬塵。
一年十二月團團,此日東風又送寒。
瓶缽生涯猶故我,薰蕕臭味奈同官。
傷春心緒愁來易,隔歲家書盼到難。
且喜一龕彌勒共,參禪間作靜中觀。
舉頭見日猶為近,何況凌虛到月邊。
更欲裴徊究真妄,無人與我共談玄。
披云斲奇峰,稍稍墮危峭。百年能幾何,萬事付一笑。
方經脫手春,又復送馀熱。懸知到故山,定與秋風別。
故山久不歸,田園廢耕鋤。但馀玉澗碧,依舊繞吾廬。
吾廬亦何有,草屋八九間。床頭掛濕水,枕上見他山。
夫子固真亮,剛勁如何遠。玉骨定含秋,出語便清婉。
西齋君去后,別緒亂于莎。乃知長笑語,始奈客愁何。
我詩水清淺,只鵠浴不煩。君才正豪邁,霜足擁華軒。
門前短石橋,日日送君過。歸來院落間,還作北窗臥。
一從禿毛發,萬事成乖阻。貪食等饑鷹,酣眠如飽虎。
與君游戲處,個中無悟迷。冰華來脈正,不獨是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