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芳麓侍御宴姚園韻
柳徑傳呼使節來,德星聚處耀三臺。出墻高干初舒杏,調鼎繁枝上綻梅。已向尊前勤問俗,更從物外且傳杯。憂時疏切批鱗語,獨立中天百尺臺。
太極門開有路通,春飆遙送蕊珠宮。群峰羅列疑天上,一水蒼茫似鏡中。蝶帶花香來北榭,鶯啼槿樹鬧東風。徘徊未盡登臨興,更向前山桂樹叢。
柳徑傳呼使節來,德星聚處耀三臺。出墻高干初舒杏,調鼎繁枝上綻梅。已向尊前勤問俗,更從物外且傳杯。憂時疏切批鱗語,獨立中天百尺臺。
太極門開有路通,春飆遙送蕊珠宮。群峰羅列疑天上,一水蒼茫似鏡中。蝶帶花香來北榭,鶯啼槿樹鬧東風。徘徊未盡登臨興,更向前山桂樹叢。
在柳林間的小徑上傳來了迎接使節到來的呼喊聲,賢德之人相聚的地方閃耀著如三臺星般的光芒。伸出墻外的高大枝干上,杏花剛剛舒展;能擔當重任的繁茂枝頭,梅花正綻放。已經在酒席前勤勉地詢問民間風俗,更在塵世之外舉杯暢飲。憂心時事,上疏言辭懇切,如同敢于批逆龍鱗,獨自站在高聳入云的百尺臺上。太極門打開,有道路相通,春風遠遠地送來了如仙境般的蕊珠宮的氣息。群峰羅列,仿佛在天上一般;一片蒼茫的水面,就像在鏡子中一樣。蝴蝶帶著花香飛到北榭,黃鶯在槿樹上啼叫,喧鬧著東風。徘徊著還未盡登臨的興致,更向前山的桂樹叢走去。
傳呼:傳達呼喊,指迎接使節時的呼喊聲。
德星:古人認為景星、歲星等是代表賢德的星,這里指賢德之人。
三臺:星名,這里比喻賢德之人相聚。
高干:高大的枝干。
調鼎:比喻治理國家,這里指能擔當重任的人。
問俗:詢問民間風俗。
物外:塵世之外。
傳杯:傳遞酒杯,指飲酒。
批鱗:敢于直言進諫,觸犯君主。
太極門:可能是姚園中的門名。
春飆:春風。
蕊珠宮:道教傳說中的仙宮,這里形容環境如仙境。
北榭:北面的樓閣。
槿樹:一種落葉灌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是賢德之士相聚在姚園,或許是在一個春天,大家宴飲交流。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對國家時事有所關注的時期,既享受著與友人相聚的歡樂,又憂心著國家的發展。
這首詩主旨豐富,既展現了賢德之人的聚會,又體現了詩人對時事的關心和對自然的熱愛。其突出特點是將莊重的家國情懷與優美的自然景色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表達。
瓜步秋風曉放船,岸頭人說是登仙。官居地接三江口,國士名收十載前。行縣每將玄鶴伴,散衙時對古松眠。憑君為報錢工部,寄我東湖縮項鳊。
溪水流香飯熟麻,洞中千樹玉桃花。金盤日日飛仙供,敕賜安期海上瓜。
教意拈來作么看,唐言梵語不相干。更將祖意論同別,識取雞寒與鴨寒。
抵死連宵雨不休,今朝晴景莫登樓。杜鵑啼得春歸了,風里楊花點點愁。
白龍江上路,五里即梅林。暫借蘆中宿,同諧物外心。清霜明竹屋,涼月墜花陰。姑射仙人夢,朝來不可尋。
水月澄空靜不流,那分南北照神州。皇圖鞏固天為塹,湯沐瀠洄海似漚。朝貢越裳航萬里,車書吳會奠千秋。觀濤誰著三都賦,江上應標此柱留。
翠竹連村映白沙。小岡回抱一川斜。旋開幽沼聽鳴蛙。樵客局邊驚橘樂,黃塵門外任蜂衙。樹頭山色晚來佳。
久塵經幄愧因仍,再領群才力詎勝。命下可能堪士論,年來方欲叩師承。金鑾舊契原秋榜,玉署新齋烱夜燈。振作英髦明主意,愿歌周雅贊中興。
盈盈一水宛秋蛇,雞犬無聲野客家。雨后綠添沿徑草,風回紅謝隔墻花。
剩芳菲楚佩,盡孤往,戀殘陽。奈撼地鯨波,極天烽火,瞬歷滄桑。興亡。那知許事,咽危弦、酸淚不成行。未信春蠶已老,肯同遼鶴來翔。繁霜。百感共茫茫。還飽一枝黃。甚忍寒滋味,方憑雁信,竟泣蒲觴。凄涼。幾多怨悱,寄騷心、異代黯相望。泉底冰綃浥透,一鐙樂苑重光。
金鑾西畔玉堂深,鳳沼云泉滴暗琴。巳藉典謨開駿業,更留煙月寄閒心。池栽脩竹藏鶯語,亭覆荒碑見蘚侵。牛渚故逢仙子問,桃源不遣世人尋。
太行迎馬郁蒼蒼,兩岸灘聲帶夕陽。霜與秋容增古淡,樹因煙景恣微茫。閱人歲月真無謂,得意江山差自強。曾記城南舊時路,十年回首盡堪傷。
風雨夜窗急,庭帷秋思多。蕭蕭聞落木,洶洶度驚波。階濕吟蛩亂,檐深宿鳥過。青燈挑不盡,無奈客愁何。
非郭非山住,蕭然樂有馀。晝長延客話,夜靜課兒書。藥潤晴時曬,畦磽雨后鋤。近來生計好,新味富佳蔬。
秋江浩浩夕波寒,秋岸離離木葉丹。南北路岐頻駐馬,古今懷抱幾憑闌。平蕪日下黃云合,舊國人歸白雁殘。謝傅東山意無限,別來誰與共盤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