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齋
涓涓山下水,日夜游從東。
策杖臨流者,曾聞說圣功。
有美道鄉孫,學道如學海。
海水即吾泉,山下真源在。
涓涓山下水,日夜游從東。
策杖臨流者,曾聞說圣功。
有美道鄉孫,學道如學海。
海水即吾泉,山下真源在。
山間溪水涓涓流淌,日夜不停地向東流去。拄著拐杖來到溪邊的人,曾聽聞探討圣人的學問。有品德美好的道鄉先生孫覿,他學習道義如同在學海中遨游。海水就如同我的泉水,而山下才是真正的源頭所在。
涓涓:水流細小、緩慢的樣子。
策杖:拄著拐杖。
圣功:指圣人的功業、學問。
道鄉孫:指孫覿,號道鄉居士。
真源:真正的源頭。
孫覿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文學家。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與孫覿交往期間,當時社會文化氛圍濃厚,文人雅士熱衷于探討學問和道義,詩人有感于孫覿對學問的追求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孫覿學道的精神,突出特點是以自然景象比喻學問之道,形象易懂。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學問和道德修養的重視。
十年不入市,一飲復何愁。秘箓時堪展,華簪久已投。只有歸田賦,鈿無問舍謀。營營憐俗子,得失盡成憂。
我沐熱風東海上,卿餐秀色滇池邊。相望豈怨天南北,不聚今宵聚百年。
雨后乘船好,春流處處渾。買魚荷葉浦,沽酒杏花村。野景蒼茫過,清詩仔細論。磯頭雙白鷺,相對似忘言。
大奴擔簦挈壺飧,小奴籠雞約孤?。雪斑鹿前雙婉孌,水云牯背三溫黁。中有玉立而長身,幅巾野服為何人。云是永明之隱君,身有黑子七星文。自從夜讀《葛洪傳》,便覺白日生青云。解冠徑掛神武門,蜜?尚拜君王恩。句容洞天元第八,茅家兄弟遁秦臘。飛宮三接十二樓,下聽華陽海聲狹。三朝人物半凋零,水丑木中文已成。金牛脫絡誰得箠,枯龜受灼寧生靈。金沙丹飯饑可餉,山中猶嫌呼宰相。從此移家金積東,滿谷桃花隔秦壤。畫工何處訪仙蹤,修眉明目射方瞳。可無雞犬逐牛豕,栗橘葛?皆家僮。鐵崖浮家妻子從,名山亦欲尋赤松。華陽禮郎或相逢,清風喚起十八公,乞以玉笙雙鳳吹雌雄。
邇來避暑溪上園,云林煙火數家村。別君半載不得面,雙鯉江頭勞記存。忽忽秋風漸蕭索,扁舟初泊羊城側。聯鑣徑訪結繁軒,話別談詩浮大白。詰朝枉造余齋頭,同來俱是高陽儔。黃昏秉燭飯粗糲,自謂酣歌夜未休。村醪未更盡一石,諸子潛逃各紛劇。相逢有酒不能盡,其歡別后相思竟。何益千箋萬紙徒具陳,丈夫意氣寧酸辛。未談身后千秋事,且數尊前眼底人。合離顯晦俱塵土,莫向詞壇輕擲旗與鼓。只今年少性好詆前修,慎勿當□賦鸚鵡。
為君粘筆寫筼筜,數尺新捎綠粉香。持向西窗聽夜雨,高情渾似對瀟湘。
高軒惠然來,光照寒士寓。笑揖大將軍,爭誇汲長孺。
白氣橫空暑力微,海鄉黃樹正依依。子安詞賦今能幾,元亮風流世亦稀。慰老秋容應晚局,感時寒具且新衣。龍山得酒還乘興,看菊西鄰一扣扉。
初元舒倦目,廣澤界遙垠。即擁荷三島,先呼雁一人。舟虛橫葦甸,履薄問桃津。樂汝忘何世,沈潛浪底鱗。
逐臣遠系湘江上,散發行歌日悲壯。郡門江水急東流,廨宇山云作炎瘴。去年花發悲陽春,今歲花開更泥人。種瓜不及青門客,懷橘空思白發親。少年意氣干云起,中路摧藏乃如此。徒勞毆血走風塵,不救折腰臨督史。桂林夫子舊同心,獻玉君門共陸沈。千首楚歌猶跌宕,一瓢顏巷自蕭森。春風閉戶意何如,遙遣嬌兒奉素書。倘蒙大府明公檄,莫惜荒城使者車。
其大彌九蒼,其小貯一壺。靜觀性中天,大小竟何如。
煖日菜花稠,晴風麥穗抽。客心雙去翼,詩夢一扁舟。廢塔巢蒼鸛,長波漾白鷗。吳山明月到,惻愴十年游。
憂時心緒亂如絲,世事安危局面棋。倦驥長年悲遠道,驚烏明月繞高枝。絕憐素發垂垂老,深念綈袍戀戀時。春晚故園歸未得,想添新筍滿階墀。
誰與問君平,飄蓬識帝京。側身排擾擾,闔眼斸營營。楚璧懷堪刖,吳山夢見迎。何當千嶂外,歸去一帆輕。
老羝何日乳,歸雁忽能言。不逐虞常死,丁零尚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