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史索題富順黃憲副西湖精舍
繡斧曾飛雪色孤,幽棲今見輞川圖。
城開瀘水猶通瀆,月出峨眉半入湖。
乍過漁童歌榜枻,可無山鳥勸提壺。
風流文藻誰能似,賦客相如漢大夫。
繡斧曾飛雪色孤,幽棲今見輞川圖。
城開瀘水猶通瀆,月出峨眉半入湖。
乍過漁童歌榜枻,可無山鳥勸提壺。
風流文藻誰能似,賦客相如漢大夫。
您曾持繡斧執法,聲名高潔如飛雪般孤絕,如今幽居之處宛如輞川圖般雅致。富順城臨近瀘水,河渠相通,峨眉山上的月亮有一半映入湖中。忽然聽到漁童唱著劃船的歌謠,怎會沒有山鳥啼鳴似勸人飲酒。您這般風流文采有誰能比,就像漢代的賦客司馬相如一樣。
繡斧:指皇帝特派的執法大臣所用的斧,這里指黃憲副曾擔任執法之職。
雪色孤:形容其高潔孤絕的名聲。
輞川圖:唐代王維隱居輞川時所繪之圖,代指清幽高雅的隱居之地。
瀘水:指今四川境內的瀘水。
通瀆:河渠相通。
榜枻:劃船的槳,這里指代劃船的歌謠。
提壺:鳥名,其鳴聲似“提壺”,古人認為有勸人飲酒之意。
賦客相如:指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沈太史向詩人索求為富順黃憲副的西湖精舍題詩,詩人根據黃憲副的經歷和精舍周邊的環境創作此詩。當時黃憲副可能已隱居,詩人借此詩表達對他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黃憲副的品格和文采,突出其幽居生活的雅致。詩中寫景與抒情相結合,以景襯人,語言優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文學才華。
少壯扶老弱,街市倚欄桿。萬民敬肅哀泣,不知北風寒。慟悲震天撼地,靈車駛動何忍,軋碎我心肝。求阻擋不住,恨哉八寶山!聲已嘶,淚流盡,哭蒼天。長安道上西駛,一去不復還。怎憶當年載舞,曾迎賓友元首,此路仰慈顏。何處尋總理?忠魂遍山川。
谷口云深護翠巒,科頭長日對盤桓。一聲山鳥夕陽墮,滿榻長松生夏寒。
應憐斗柄苦孤懸,無復槎洄云漢煙。洙泗蒼茫悲紫塞,楛榛寥落覓青氈。堯年鶴語猶寒日,鉛淚銅人未老天。忍聽盲翁狂負鼓,波翻麥秀影芊芊。
適我昔所愿,今者已滿足。是玉也大奇,只恐不是玉。
君到金陵秋氣新,紫萸黃菊照江漘。崔嵬一片龍山石,又見荊南落帽賓。
右煙寺曉鐘。風攬瑞花晚,江寒波欲凝。凍僵業漁者,歸載一船冰。一白迷沙渚,柴扉認有燈。
飯至即舉箸,不問米有無。寒風催短褐,誰能忍須臾。平生耕稼心,愧此老病軀。掩卷空太息,相對慚妻孥。
屈指懸弧日,匆匆六十年。詩書敦夙契,風月結前緣。心有千秋志,囊無一個錢。蒼松撐傲骨,絕不受人憐。
千仞岡頭十二曲,夏日來登大巽峰。俯見滄洲樹如薺,遙驚疊嶂云猶龍。半天風雨非人世,萬壑松杉生海風。小樓夜坐耿不寐,賴有斗酒澆奇胸。
腸折誰家子,中宵作苦吟。衰燈三尺雪,破屋一腔心。漏冷更籌盡,鐘殘僧夢深。書灰劍斷者,于此獨蕭森。
驪山郁崔嵬,宮闕金銀開。月生鳷鵲觀,云繞鳳凰臺。宮中紅妝子,調笑春風媒。青鳥銜巾去,乳鹿巡花來。天王太白次,倉皇金粟堆。石馬動秋色,羌枝連暮哀。只今瑤池水,八駿渴生埃。
曾由直道踏亨衢,豈謂終身出險途。從此知非亦知命,鏡中休鑷白髭須。
昨朝重翳孤成約,今夜澄輝愜素懷。萬頃玻璃?桂窟,九霄沆?洗茅齋。山間勝絕塵埃凈,座上清真伯仲偕。老興婆娑殊不淺,夜深躡屐上懸崖。
南極星臨衡岳動,北堂萱映瀟湘明。漢宮瑤軸封仙檢,涂水梅花照楚城。海日蟠桃開壽域,天風青鳥下蓬瀛。金陵江夏隔千里,西望白云無限情。
荒苔叢筱路縈回,繞澗新栽百樹梅。花落不隨流水去,鶴歸常帶白云來。買山自得居山趣,處世渾無濟世材。昨夜月明天似洗,嘯歌行上讀書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