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吟二首呈諸友時在合肥作 其二
露下風高頭鬢凋,愆陽不雨肺肝焦。
短窗竟日添憔悴,座榻無人問寂寥。
點綴詩篇空夜夜,封題藥裹自朝朝。
重云苒苒蓬瀛隔,步武相忘萬里遙。
露下風高頭鬢凋,愆陽不雨肺肝焦。
短窗竟日添憔悴,座榻無人問寂寥。
點綴詩篇空夜夜,封題藥裹自朝朝。
重云苒苒蓬瀛隔,步武相忘萬里遙。
秋露降臨、秋風勁吹,我的頭發和鬢角都已稀疏凋零。久旱不雨,讓我內心焦慮如焚。整日守著小窗,越發顯得憔悴不堪,座榻旁無人相伴,寂寞之感涌上心頭。我每晚徒勞地寫詩來打發時光,每天都自己封好藥包。層層疊疊的云朵阻隔,仿佛蓬萊仙山般遙遠,朋友們與我相忘于萬里之外。
愆陽:久晴不雨。
苒苒:形容云朵輕柔緩慢移動的樣子。
蓬瀛: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指友人所在之處。
步武:指腳步,這里代指友人。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合肥時,從‘愆陽不雨’可推測當時當地久旱,這種自然環境可能影響了詩人的心境。結合‘步武相忘萬里遙’,可能詩人與友人相隔甚遠,孤獨寂寞,從而創作此詩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秋日久旱時的焦慮、孤獨以及對友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景交融,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生動展現了詩人特定情境下的心境。
不盡青山色,維舟雨后看。閒云流幾上,飛瀑散林端。游女千花暝,狂歌萬竹寒。未須疑酒盞,吾豈任衣冠。
鼓柁江南遍,茲游頗更雄。天疑破柱剎,山似逐推篷。吹笛泉聲外,披襟雨色中。前溪正宛轉,不必念途窮。
豈是林間懶拆書,幾回忘卻報雙魚。
愁無邊老貯經笥,亦廁棲筠講學廬。
熱念不隨流俗競,索居端為利名疏。
知君坐擁百城富,安得相從討石渠。
邑中湖蕩稻田多,花月春江奈樂何。趨府若尋楊子渡,為余行聽竹西歌。
天目崚嶒吳越間,分符借得海陵山。知君不薄淮南令,詔下長安計日還。
千古名山大道場,
止因賦重遂荒涼。
后之君子誰能弛,
試向山前問老蒼。
淡晴天。云峰里、一霎細雨斜穿。招動碧梧風影,葉葉清圓。小衫團扇,湖石下、靜聽幽蟬。暮景人、斜陽盡處,紅近池蓮。
憶昔雪藕歌筵。有人向、水窗云檻留連。今日枇杷花冷,文字通緣。品詩選竹,和勝友、好句新鐫。露坐久、杯傾重碧,月墮疏煙。
晚涼天。疏簾掛、簪髻茉莉初穿。同坐枕溪閣子,璧月光圓。竹風梧露,幽絕處、時曳吟蟬。玉簟冷、膽瓶澄碧,斜倚瓊蓮。
隔宵文酒盤筵。又今夜、綠窗茶宴相連。誰話渡江桃葉,記起情緣。合歡紈素,殘句在、一寸心鐫。悄倚檻、新愁似海,昔夢如煙。
時光流轉玉衡旋,母壽千籌子二天。
菊水和甘堪此泊,梅花香冷是何年。
芳名皓日留身后,世事浮云頓目前。
試問綠華能此否,半為賢母半為仙。
俯仰明知盡可悲,
西風還此立多時。
偶然喚醒東山客,
便有淮淝一局棋。
已矣天難問,哀哉道竟孤。
風流前輩似,膽略世人無。
緩急謀謨見,尋常尺寸拘。
明時非不用,志士自多迂。
夫容湖水野橋平,
畫里溪山夢里行。
依舊晚來留客雨,
孤篷聽得是離聲。
清潁尊前酒滿衣,十年風月舊相知。憑誰細話當時事,腸斷山長水遠時。
金鳳闕,玉龍墀,看君來換錦袍時。姮娥已有殷勤約,留著蟾宮第一枝。
江流日向東,叩別渡南通。
世態浮云外,人情戲笑中。
青燈懸夙夢,杯酒憶松風。
日夕新詩誦,懷思應不窮。
靈鵲呼晴對草堂,
半簾樹影下殘陽。
濕云緩度前溪去,
留得軒窗雨氣涼。
槎枒胸次郁峰巒。塊壘誰刪。平蕪換目皆空闊,莽蒼橫眺無邊。隱隱斜坡撲地,雙雙華表撐天。
糖多小令擬裁箋。列蔗成田。濃甘佳境今方釀,側生旁挺盈阡。最羨斜陽芳草,讓他老犢閒眠。
飽去櫻桃重,
饑來柳絮輕。
但知離此去,
不用問前程。
枯柳無風影不搖,
敗墻頹屋意蕭蕭。
忽然喚醒承平夢,
猶有紅欄夾畫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