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直指春日未眾 其二
直指示眾重說偈,
瞿曇舍身得其半。
東山和出一字無,
擘破面門君自看。
直指示眾重說偈,
瞿曇舍身得其半。
東山和出一字無,
擘破面門君自看。
直指禪師向眾人再次宣講偈語,就如同釋迦牟尼舍棄自身只得到了一半的真諦。我在東山回應卻一字未說,你自己去參透其中的深意吧。
直指:指某一位禪師。
瞿曇:釋迦牟尼的姓氏,這里代指釋迦牟尼。
東山:作者所在之地,可能是修行場所。
擘破面門:意為參透、領悟。
此詩可能創作于禪門修行的環境中。當時禪門盛行以偈語等形式傳達佛法教義,直指禪師向眾人宣講佛法,作者以獨特的方式回應,體現其對佛法的獨特見解和修行態度。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對佛法的領悟不能僅依賴言語,而要靠自我內心的體悟。其特點是簡潔而富有禪意,在禪詩中體現了獨特的修行理念,對研究禪門文化和修行方式有一定價值。
隨緣到處是吾廬,風雨飄飖敢定居。異縣逢君如隔世,七年怪我苦無書。平生出處皆陳跡,大半交游已故墟。愁絕不知尊酒盡,醉歸兒女笑牽裾。
漠原極北又窮西,過雨云攜路忽迷。卻喜山靈擅歌舞,夕陽紅處展虹霓。
千里棠陰去后思,宛陵真續召南詩。流芳寧復需貞石,終古閭閻口似碑。
慰藉情懷臘酒香,光陰背我去堂堂。驛梅初破兩三蕊,官歷唯馀五六行。斷送殘年多雨雪,逢迎老境是星霜。街衢擊鼓驅儺出,卻喜邦民共樂康。
紅塵擾攘不曾閒,早起呼朋去看山。濁酒滿杯花下飲,曉風吹送一身寒。
梅消柳色未分明,幽草春深星斗橫。不覺風吹花滿地,教人一夢誤終生。
苒苒素秋節,凄凄天宇清。挈杖視西園,俯仰傷我情。藜藿日就凋,惟見野草青。草青亦幾日,霜露早已零。萬物會有終,人生無久榮。功勛茍不建,未若托林坰。所以荷蕢翁,長歌悲磬聲。吾其理吾圃,聊以隱自名。
亦非崖蜜亦非餳,青女吹霜凍作冰。透骨清寒輕著齒,嚼成人跡板橋聲。
匆匆車馬未言還,因病深居未得閑。更為故人留一夏,稍移行李過東山。故人多住城東寺,還許相過結凈緣。海寇求降荔子熟,是中風月可忘年。
三月十日春濛濛,滿江花雨濕東風。美人盈盈煙雨里,唱徹湖煙與湖水。水天虹女忽當門,午光穿漏海霞裙。美人凌空躡飛步,步上山頭小真墓。華陽老仙海上來,五湖吐納掌中杯。寶山枯禪開茗椀,木鯨吼罷催花板。老仙醉筆石闌西,一片飛花落粉題。蓬萊宮中花報使,花信明朝二十四。老仙更試蜀麻箋,寫盡春愁子夜篇。
旅食京華日,鶯啼上苑春。魯連惟仗義,范叔不辭貧。絕域來龍馬,清時出鳳麟。襟懷開霽月,談笑接清塵。滄海三珠樹,青霄五色云。酒傾香味別,詩寫性情真。吳地追游好,龍山入夢頻。煙花如媚客,風雨似留人。男子生何幸,朋交素有因。遙知理歸棹,隨處覓通津。
金門詔下羽人歸,欲向山中采蕨薇。琥珀懸崖松樹老,瑯玕倚澗竹根稀。高巖蓄雨星辰濕,古石懸云徑路微。養性可無軒冕累,游塵元不涴仙衣。
長江浪險懶垂鉤,短笛西風且自由。兩岸蘆花如雪白,一聲吹動楚天秋。
爾誰造,鳴何早,趯趯連聲遍階草。復與夜雨和,游人聽堪老。
誰言出世諦,而可廢其天。見汝慘諸貌,令余痛轉煎。愛何能懺佛,凈域想依蓮。猶記十年事,鹡鸰無復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