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 其十五
一等作野狐,
堂堂大丈夫。
徐行青草岸,
踏破洞庭湖。
一等作野狐,
堂堂大丈夫。
徐行青草岸,
踏破洞庭湖。
同樣被視作野狐禪的,卻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從容漫步在青草岸邊,腳步似要踏破整個洞庭湖。
一等:同樣、一樣。
野狐:禪宗術語,指偏離正法的邪見,即“野狐禪”,典出禪宗公案中“不落因果”遭五百世野狐身的故事。
堂堂:形容端莊威嚴、光明磊落的樣子。
徐行:緩慢行走。
踏破:此處為夸張手法,形容腳步的力量或境界的超越,非實指物理上的踏破。
此詩為“頌古”體,屬禪宗文學,多為禪僧對古德公案的闡釋。創(chuàng)作背景或與禪宗內部辨析“正禪”與“野狐禪”的討論相關,旨在強調真正的禪者不拘表象、光明磊落的特質,可能作于宋代禪宗語錄興盛時期。
全詩以“野狐”與“大丈夫”的對比開篇,后以“徐行”“踏破”的意象收束,簡潔有力地展現了禪者超越偏見、自在灑脫的境界,體現了禪宗“直指本心”的思想特色。
衰鬢星星換舊青,世間萬事但堪驚。
晨炊欲熟客未覺,夜漏漸殘人尚行。
花發(fā)且為無事飲,詩成非復不平鳴。
京華朋舊凋零盡,忽見緘題似隔生。
甲第潭潭莫羨渠,窮人從昔愛吾廬。
茆茨新潔嗟何欠,鄰里追隨故不疏。
甕醤芬香盤早兔,臼韲珍釅膾寒魚。
年豐日有攜尊興,家乘從今不一書。
齷齪常談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
天涯懷友月千里,燈下讀書雞一鳴。
事去大床空獨臥,時來豎子或成名。
春蕪何限英雄骨,白發(fā)蕭蕭未用驚。
湖上清秋近,齋中白日長。
云來樹收影,雨過土生香。
蓮小紅衣濕,瓜甘碧玉涼。
晚來幽興極,移榻近方塘。
運數群胡盡,煙塵北道昏。
百年身易老,萬里志空存。
楊柳揺馳道,櫻桃奉寢園。
南公忠義薄,此恨與誰論。
長空黮暗如欲夜,白龍騰拏見云罅。鱗間出火光照江,尾卷風霆雨如射。
老人百歲見未曾,兒童閉門伏床下。發(fā)毛慘凜誰復支,性命么微不禁嚇。
登塲已嘆禾生耳,出戸仍愁泥沒胯。皇天生民豈不愛,龍亦何心敗吾稼。
父老相看出無策,攬?zhí)轭D顙號枌社。移床避漏我亦忙,秉燭題詩寄悲咤。
青山白云翁,放浪酒中死。
埋骨長松根,夜夜聽谿水。
松老會作薪,骨朽會作塵。
但留千載狂名在,知我它年自有人。
江瀆池頭爛醉歸,青旗日晚插城扉。
正馳玉勒沖紅雨,又挾金丸伺翠衣。
老境漸侵歡意盡,舊游欲說故人稀。
憑高三嘆君知否,倦鹢無風亦退飛。
折柳湖南別尚新,書來已見柳揺春。
故情有此膠投漆,薄俗從渠越視秦。
長劍拄頤那復夢,短衣掩脛未全貧。
有詩亦欲頻持寄,腸斷西江六六鱗。
端為身閑覺日長,不嫌兒輩笑清狂。
湖光瀲瀲歸舟疾,雨點霏霏醉頬涼。
斷彴苔生人喚渡,孤村霜近稻登場。
宦情不獨今年薄,游子從來念故鄉(xiāng)。
扶杖村東路,秋來始此回。
寒鴉盤陣起,野菊臥枝開。
憂國丹心折,懷人雪鬢催。
房湖八千里,那得足書來。
和風薄靄過清明,減盡重裘覺體輕。
正午軒窗無樹影,乍晴阡陌有鶯聲。
醸成西蜀鵝雛酒,煮就東坡玉糝羮。
捫腹翛然出門去,春郊何處不堪行。
夜永空齋睡不成,起扶藤杖傍池行。
露濃雙鵲移枝宿,風急孤螢墮草明。
斷續(xù)更籌傳古戍,縱橫河漢接高城。
寒泉未潄神先爽,靜聴銅瓶汲井聲。
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
退歸亦已晚,飲酒或庶幾。
雨余鉏瓜壟,月下坐釣磯。
千載無斯人,吾將誰與歸。
懷器潛山澤,逢時起薜蘿。
星辰占寶劍,雷雨化龍梭。
禹穴書雖富,浯溪石未磨。
門閭更須筑,有子繼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