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道中次葉方伯韻
雨過平川后,聯鑣落照前。
樵歌閒野笛,炊火雜林煙。
遠嶂溪流斷,孤城海樹連。
鄉關幾千里,回首寸心懸。
雨過平川后,聯鑣落照前。
樵歌閒野笛,炊火雜林煙。
遠嶂溪流斷,孤城海樹連。
鄉關幾千里,回首寸心懸。
雨停之后漫步在平坦的原野,夕陽西下時與友人并馬而行。樵夫的歌聲和山野間的笛聲相互交織,炊煙和樹林中的霧氣混雜在一起。遠處山巒阻斷了溪流,孤零零的城池與海邊的樹木相連。故鄉遠在幾千里之外,回首望去,我的心滿是牽掛。
聯鑣:并馬而行。
落照:夕陽的余暉。
樵歌:樵夫唱的歌。
炊火:炊煙。
遠嶂:遠處的山巒。
鄉關:故鄉。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寧海道中,可能是在公務出行或游歷途中,看到眼前的景色,觸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寫景生動,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突出,但展現了古代文人旅途思鄉的常見情感表達。
送人作郡鬼揶揄,
同是當時舊酒徒。
能唱尊前渭城曲,
故應心計未全粗。
世事當今日,時時十八灘。激流飄作雨,危石望成巒。牽纜煙波渺,隨人出沒寬。聞鐘知近寺,翹首倚船欄。
漩澓無行徑,波濤不忍看。舟穿疊石捷,篙放急流難。沙鳥立何意,漁人坐自安。詩成聊獨詠,不覺夕陽殘。
盧龍久已屬神州,
誰認歌樓作戍樓。
莫說關頭興廢事,
江山猶有石郎羞。
老僧入定。云擁孤峰呼不醒。
九曲回環。水送山迎到菊灣。
澄潭窨綠。澗葉玉笙聲斷續。
異境天開。容我搜尋畫本來。
草色蕭條六代宮,故園回首嘆飛蓬。秦淮一夜西風急,落盡芙蓉細雨中。
客里黃花別季鷹,清秋殘葉灑孤燈。歸帆憶爾江城下,半夜潮聲泊廣陵。
楚塞吳關望里賒,遙遙云水接蒹葭。秋山何處幽期近,縹緲峰頭一片霞。
揚子汀洲起暮潮,片帆南下雨蕭蕭。他年共訪蘇臺月,攜手垂虹百尺橋。
深宵剪燭豈辭劬,
氈冷燈青不負吾。
門外有人如載酒,
愿公分潤筆毫枯。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
山塘日日花成市,園客家家雪滿田。
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
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亸邊。
湯湯辟廱流,中有學子居。
但說若稽古,言猶三萬馀。
來者轉相祖,詞林日凋疏。
稍喜績溪令,入校天祿書。
慣作風塵客,舟車往復回。時慚駑下駕,未獲驥呈材。酒作驅愁帚,詩無辟債臺。消寒成一集,笑語許追陪。
人誇小鄒魯,此地快遨游。家國承遺澤,馨香報晚秋。洞花春雨足,山樹白云留。袖得新圖卷,吾懷往事悠。
春秋佳日里,待我有情天。桃柳樓臺鬧,芙蕖雨露圓。教人傳木鐸,策我藉蒲鞭。如是芳鄰結,何須買萬錢。
道不分南北,崎嶇有大隗。旅情寒鳥喚,詩意凍云催。雙峴留題去,西湖返棹來。臨岐還痛飲,可恥罄瓶罍。
金堂倦繡出花陰,殘線猶拖插髻針。鴛枕浪紋侵粉頰,雀爐煙穗裊衣襟。
月窺衾簟秋初冷,露濕盤筵夜漸深。歡笑語連悲咽語,卸頭忘卻換犀簪。
屏帷低護浴房涼,珍重為卿治一湯。酒力不禁負侍女,藥方新忌報廚娘。
銀匙滑瀉雞頭肉,鎖帳燶氳佛手香。為愛月窗秋樹影,不教持燭暗歸房。
龍山在何許,驅車故城東。
壯游值佳月,高懷激清風。
深知孟萬年,獨有柴桑翁。
至今佳傳香,索之迷芳叢。
脩篁臺榭俯通津,
幽軋西歸別夢頻。
惆悵倚闌文酒地,
月痕還待舊時人。
荊益俱危急,
風濤共一舟。
未知策應使,
兵已至何州。
九九中間易道在,
天心惟許菊花知。
一年好景君須識,
都在西園把菊時。
望郎回,望郎回,朝朝望郎郎不回。
孤兒三尺,形單影只。冬愁風酸,夏愁日赤。
南山云連北山雨,一樣人間兩樣土。
望郎回,幾時來。
東海會有西歸水,妾作石人甘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