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李眉山五首 其三
蒼蒼盤山峰,藹藹羅村塢。
巖谷帶茅茨,煙霞互賓主。
中有良田疇,卜筑安樂土。
時與植杖翁,欣瞻好禾黍。
歸來掩柴荊,著書窮太古。
皓月同琴尊,孤云共寢處。
舉世仰高風,襟期誰能睹。
蒼蒼盤山峰,藹藹羅村塢。
巖谷帶茅茨,煙霞互賓主。
中有良田疇,卜筑安樂土。
時與植杖翁,欣瞻好禾黍。
歸來掩柴荊,著書窮太古。
皓月同琴尊,孤云共寢處。
舉世仰高風,襟期誰能睹。
盤繞的山峰一片蒼青,村落山塢在云霧中隱約分布。巖谷旁帶著茅屋,煙霞相互映襯。其中有肥沃的田地,在這里擇地建房是安樂的地方。時常和拄著拐杖的老人在一起,欣喜地看著茁壯的莊稼。歸來后關上柴門,深入研究古代的學問。與明月一同伴著琴和酒,和孤云一起棲息。整個世間都敬仰這高尚的風范,可誰又能真正了解這份情懷呢。
蒼蒼:形容山峰顏色深青。
藹藹:形容云霧密集的樣子。
羅:羅列。
村塢:村莊。
茅茨:茅屋。
煙霞互賓主:指煙霞相互映襯。
疇:田地。
卜筑:擇地建筑住宅。
植杖翁:拄著拐杖的老人。
柴荊:柴門。
窮太古:深入研究古代的學問。
琴尊:琴和酒。
襟期:情懷、抱負。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對塵世喧囂感到厭倦后,向往田園生活,或是友人李眉山有類似的生活追求,詩人借此詩表達共鳴與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高尚情懷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家慈乖白病添臞,相見頻煩問起居。行畏地崎扶有杖,舍違江遠食無魚。交游眼底誰知己,寂寞城南一草廬。幾度憑軒重懷感,似君高誼世應疏。
仗策轅門日,才猷著契丹。是非天意在,得失我心安。寵極承新命,時來復舊官。佇看龍種盛,色別似云攢。
南風攬轡過中州,陽翟名邦得縱游。彩鳳臺空芳草合,黑龍潭靜淡煙收。馬經穎水清無跡,路繞黃山翠欲流。眺望幾回情未已,遠空云影自悠悠。
夾路橋邊看黛色,丁家樓上對黃昏。到窗風雨光搖燭,拍岸蘆波響聒門。桔罷野農群腹鼓,枻歸游子亦眉掀。短蓑欲理江門釣,箬老溪頭一問源。
國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宮。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岸頭柳色近鵝黃,絲短那堪別恨長。寄語東風休作態,天涯到處斷人腸。
香風送上木蘭船,水映紅妝更可憐。西子錦帆遙出浦,趙姬新曲正懷仙。煙銷菡萏偏能語,沙媛鴛鴦不獨眠。日暮輕橈徐轉去,紫騮多在綠楊邊。
蝶舞梨園雪,鶯啼柳帶煙。小池殘日艷陽天,苧蘿山又山。青鳥不來愁絕,忍看鴛鴦雙結。春風一等少年心,閑情恨不禁。
榴雨初收午日晴,九天開宴集簪纓。森森劍佩環龍袞,裊裊笙歌奏鹿鳴。酒進黃封金瀲滟,花簪烏帽翠輕盈。百僚感戴歡何極,拜舞金鑾謝圣明。
天許忙中得暫閑,春來未肯負青山。荼蘼架上花聲碎,楊柳池邊絮影團。云作態,水凝寒。高峰喜看少年攀。相攜十里煙蘿路,卻在晴光映照間。
臨水身常潔,依林竹自青。悟言時論道,觴詠等傳經。閱世今由昔,隨人醉復醒。所欣天地大,容我謁蘭亭。通道皆陳跡,何勞問短脩。群賢知可樂,美意恐難酬。愧我心猶競,停杯水尚流。誰同觀宇宙,俯仰已千秋。
我觀天下山,一一坯造化。崢嶸各擅名,而誰肯相下。巍巍五岳中,崇高維泰華。一掌入云霄,日月真可借。沖天幾萬尋,恍惚來靈駕。冰雪四時寒,三庚詎知夏。嗟予夙好奇,藩維況多暇。捫參試一登,玉姜莫深訝。
未放枝頭嫩葉青,先開絳蕊照春晴。若無顏色宜宮院,安得花間御帶名。
自從結發侍君王,白首論心在建章。忽憶綺園芳草綠,賞心無計付春光。
信步尋樵徑,疏林掛落暉。鐘聲千壑定,塔影一僧歸。怪石攔人立,獰云挾雨飛。山亭暮煙散,萬樹護禪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