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朱同伯匡南草堂
十度封書問閉關,披襟心比白云閒。
校書漢代題中壘,奏雅淮南號小山。
轡可控持風鶴上,劍曾飛射斗牛間。
為君三醉清歌起,似勝當年七日還。
十度封書問閉關,披襟心比白云閒。
校書漢代題中壘,奏雅淮南號小山。
轡可控持風鶴上,劍曾飛射斗牛間。
為君三醉清歌起,似勝當年七日還。
我多次寫信詢問你閉門謝客的情況,如今與你相見,敞開衣襟,心境如白云般悠閑。你如漢代在中壘校書的劉向,又如在淮南奏雅的淮南小山。你能駕馭韁繩在風中如鶴般瀟灑,你的劍曾有劍氣飛射在斗牛星宿之間。為你三次沉醉,清歌響起,這感覺似乎勝過當年離家七日歸來。
封書:寫信。問閉關:詢問閉門謝客的情況。
披襟:敞開衣襟,形容心情舒暢。
校書漢代題中壘:中壘指漢代劉向,他曾在中壘校尉任上校書。這里以劉向比朱同伯。
奏雅淮南號小山:淮南小山是西漢淮南王劉安一部分門客的統稱,以辭賦著稱。這里用淮南小山比喻朱同伯有才華。
轡可控持:指能駕馭韁繩,形容瀟灑自在。風鶴:風中的鶴,比喻自在的狀態。
劍曾飛射斗牛間:傳說晉代張華見斗牛之間有紫氣,后使人于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這里形容朱同伯有不凡的才能。
七日還: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用典表達一種歸來的情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與朱同伯在匡南草堂相聚時所作,當時兩人可能相談甚歡,詩人有感于朱同伯的才華和氣質,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朱同伯的才華和瀟灑氣質,表達相聚之樂。其特點是用典貼切,形象地塑造出友人的形象。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較高的創作技巧和對友人真摯的情感。
枝頭蓓蕾,褪紅綃微露,江南春色。多謝東風吹半朵,來入騷人瑤席。粉臉輕紅,芳心羞吐,別有真消息。妝臺簾卷,壽陽著意留得。 好是雪滿群山,玉纖頻捻,泛清波文鹢。深院相逢人盡道,標格都從天錫。夢蝶徒勞,霜禽休妒,爭奈伊憐惜。高樓誰倚,寄言休為橫笛。
自古圣賢皆寂寞,只教飲者留名。萬花叢里酒如澠。池臺仍舊貫,歌管有新聲。 欲識醉鄉真樂地,全勝方丈蓬瀛。是非榮辱不關情。百杯須痛飲,一枕拚春酲。
瑞煙籠繡幕。正玳席歡燕,觥籌交錯。高情動寥廓。恣清談雄辯,珠璣頻落。鏘鏘妙樂。且贏取、升平快樂。又何辭、醉玉頹山,是處有人扶著。 追念摶風微利,畫餅浮名,久成離索。輸忠素約。沒材具,漫擔閣。悵良辰美景,花前月下,空把歡游蹉卻。到如今、對酒當歌,怎休領略。
符箓玉搔頭,艾虎青絲鬢。一曲清歌倒酒蓮,尚有香蒲暈。 角簟碧紗廚,揮扇消煩悶。唯有先生心地涼,不怕炎曦近。
孔雀雙飛敞畫屏。錦花裀上舞娉婷。紅綃袖暖琉璃滑,金鴨爐香椒桂馨。 丹臉渥,秀眉青。平生陰德在遐齡。如今便好添龜鶴,元是南箕一壽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仁在心兒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峭壁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瑤姬宮殿是仙蹤。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今云雨帶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憶長安,八月時,闕下天高舊儀。衣冠共頒金鏡, 犀象對舞丹墀。更愛終南灞上,可憐秋草碧滋。
羞看鏡里花,憔悴難禁架,耽閣眉兒淡了叫誰畫。最苦魂夢飛繞天涯,須信流年鬢有華。紅顏自古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無人處,盈盈珠淚偷彈灑琵琶。恨那時錯認冤家,說盡了癡心話。 一杯別酒闌,三唱陽關罷,萬里云山兩下相牽掛。念奴半點情與伊家,分付些兒莫記差。不如收拾閑風月,再休惹朱雀橋邊野草花。無人把,萋萋芳草隨君到天涯準備著夜雨梧桐,和淚點常飄灑。
莫向中原嘆黍離,英雄生死系安危。 內庭忽下班師詔,絕漠全收大將旗。 父子一門甘仗節,山河千里竟分支。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道曰五行,釋曰五服,儒曰五常。矧仁義禮智,信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白虎青龍,玄龜朱雀,皆自句陳主張。天數五,人精神魂魄,意屬中黃。乾坤二五全彰。會三五、歸元妙莫量。火三南方,東三成五,北玄真一,西四同鄉。五土中宮,合為三五,三五混融陰返陽。通玄士,把鉛銀砂汞,煉作金剛。
高風當日幾相尋,并見攀條贈友吟。方恨偷兒疑鬼物,寧知天籟寄人心。
世殊不異山陽笛,志在依然流水琴。聞道奚囊投烈焰,記來只字抵千金。
小雨阻行舟。人在煙林古渡頭。欲挈一尊相就醉,無由。誰見橫波入鬢流。 百計不遲留。明月他時獨上樓。水盡又山山又水,溫柔。占斷江南萬斛愁。
夢里不知身是客,卻疑身是老坡仙。 羽衣道士飛將去,月在波心人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