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一首 其七十三
喝散白云,
穿開碧落。
須彌燈王,
無處摸索。
喝散白云,
穿開碧落。
須彌燈王,
無處摸索。
一聲大喝驅散了白云,奮力穿透了碧空。須彌燈王,卻無處可尋。
喝:佛教中常用“喝”來警醒、開悟人。
碧落:指天空。
須彌燈王:佛教中的一位佛名。
此詩為偈頌,偈頌是佛教僧徒唱誦的詞句,用于表達佛法義理。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偈頌可能是在參禪悟道過程中,對佛性、覺悟的一種感悟和表達,時間和具體地點較難考證,當時佛教思想盛行,僧人通過偈頌等方式交流佛法感悟。
這首偈頌主旨是傳達對佛性難以用常規(guī)方式把握的觀點。其特點是語言簡潔,意境空靈,以形象的描寫來闡述佛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人們理解佛教的一些思想觀念。
我欲歸故家,臨行心徘徊。二月之十日,或恐有人來。去年正此日,初見小裙釵。當時唯迷醉,安計后日哀。對面怯相視,背面恨相乖;不語語滿腹,欲語空胸懷;思語纏綿意,出語竟諧俳。遲遲轉花下,作詩聊自悲;摘花賺彼喜,此意彼安知。一年交反覆,終已棄寒灰。屢拒黃昏約,豈有更來時?飄車馳舊鄉(xiāng),親戚酌余杯。延遷遂四日,惘惘未能排。歸見舊時花,拆展紛葳蕤。欲摘復誰贈,細撚徒遲回;花汝不能贈,安必更重開。或告昨日至,還書托同儕。豈先入吾室,不遇乃旁推?中班心兀兀,急返如逃追。室中盡如故,一一滿塵埃。愴悵正自笑,猛見孤花枝;蔫萎不堪立,冷落書叢堆。乍喜趨失足,欲掇疑其非;不留一箋紙,爭信即其遺?作電倘可問,久已絕其蹊;茍不作電問,此心將安羈。舉目看四壁,獨立欲何為。
聞道雙鳧曉欲飛,錦箋紅燭夜裁詩。月明古寺嗟人遠,寒壓重裘覺歲馳。卓令至今佳傳在,山公休道薦書遲。黃金臺下西南路,眼見青驄入奏時。
水榭臨文漪,晨?出旸谷。宛彼芙蕖花,嫣然媚初旭。煥若丹霞敷,曄如錦云簇。秾艷復芬馡,可以娛心目。須臾日漸中,斂華閟清馥。匪乏傾陽姿,將無避炎燠。舒卷固有時,昕晡遞相續(xù)。努力愛朝暉,寸陰如尺玉。
落葉委通衢,紛然無人掃。但睹新行跡,不見舊時道。古木倚道旁,亂藤絡其杪。歲暮雖青青,終非本容好。世人懷往途,悟此苦不早。振衣無后期,來從漢陰老。
羲獻書名屈宋文,春雷聲里上青云。天官分職非常選,圣主掄才喜出群。鳴佩曉聽雙闕漏,揮毫時敘百僚勛。煩君莫負平生志,留取芳名后世聞。
偶得好風行未遙,風微帆慢漿還搖。云際飛仙在何處,欲憑青鳥寄書招。
舊題墨如新,重會俄九載。俯仰異今昔,令我重悲慨。上人漸老大,未覺顏色改。富貴多危機,山中福如海。
窗間月,檐外鐵,這凄涼對誰分說。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把燈吹滅。燈將殘,人睡也,空留得半窗明月。孤眠心硬熬渾似鐵,這凄涼怎挨今夜。
君家種德自先公,存得山中幾樹松。仙籟滿林搏化鶴,翠濤滾壑舞群龍。九重路與云霄接,百歲恩承雨露濃。見說明堂求柱石,榮華何止大夫封。
兵氣纏滄海,斜陽入暮林。魂傷春落絮,淚濕晚啼禽。只有衣成結,渾無發(fā)受簪。殘生已飄泊,老日更侵尋。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驩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處且休休。
方巖勝處是仙家,時有輕云薄霧遮。我欲去時君共去,溯流而上看山花。濃陰閣雨未全收,屈指相將禊事修。不必山陰尋故地,小溪曲水更清幽。
堂皇香積寺,大圣緊那羅。中岳驚神變,香山禮佛陀。我聞如是矣,于意又云何。施展廣長舌,服膺春夢婆。
買得秦淮白玉箋,潑成水墨贈高賢。誰云剝削年來盡,既貼工夫又貼錢。
太液柳垂絲,昭陽花滿枝。如何長信草,獨是見春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