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二首
寒云已作歲華扃,何事重陰轡屢停。萬木浮煙歸窈岫,千峰銜碧下前汀。
頗疑囊括收天地,漫擬桑扶見日星。勉浴虞淵真我事,肯教溟海聚群腥。
支離海角氛塵際,偃蹇山幽臥病馀。自向菁華窺物象,每從殘缺度居諸。
生憎柳絮先春舞,不分梅花與歲除。古往今來雖過隙,赤文綠字豈全虛。
寒云已作歲華扃,何事重陰轡屢停。萬木浮煙歸窈岫,千峰銜碧下前汀。
頗疑囊括收天地,漫擬桑扶見日星。勉浴虞淵真我事,肯教溟海聚群腥。
支離海角氛塵際,偃蹇山幽臥病馀。自向菁華窺物象,每從殘缺度居諸。
生憎柳絮先春舞,不分梅花與歲除。古往今來雖過隙,赤文綠字豈全虛。
寒冷的云靄仿佛封鎖了一年的時光,為何連日陰沉,陰云仿佛勒住韁繩屢屢停留。眾多樹木籠罩在煙霧中,隱沒于幽深的山谷;千座山峰銜著碧綠的山色,倒映在前面的汀洲。我很懷疑天地被囊括其中,只能空自想象扶桑升起太陽和星辰。努力在困境中奮進才是我的使命,怎肯讓那大海匯聚群魔。我漂泊在海角的塵氛里,在山的幽靜處臥病多時。我自己從美好事物中窺探自然景象,常常在殘缺的時光中度過歲月。我十分厭惡柳絮在春天之前就飛舞,不滿梅花在歲末獨自綻放。古往今來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但那些祥瑞的文字記載難道全是虛假的嗎?
歲華扃:指一年的時光被封鎖。扃,本指門閂,這里引申為封鎖。
重陰:連日陰沉的天氣。轡屢停:陰云仿佛勒住韁繩屢屢停留,形容陰云不散。
窈岫:幽深的山谷。
前汀:前面的汀洲。
囊括:包羅、包含。
桑扶:即扶桑,傳說中日出的地方。
虞淵:傳說中日落的地方,這里表示困境。
溟海:大海。
支離:漂泊、流離。
偃蹇:困頓、潦倒。
菁華:美好事物。
居諸:指時光。
生憎:十分厭惡。
不分:不滿、不服。
赤文綠字:傳說中的祥瑞文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中“支離海角氛塵際,偃蹇山幽臥病馀”推測,詩人可能處于漂泊、困頓且身體抱恙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也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詩人借元日到人日的陰沉天氣抒發內心的感慨和志向。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和對未來的期待。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深沉,語言優美且富有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藝術才華。
拒諫勞兵作禍基,
窮奢極武向戎夷。
兆人疲弊不堪命,
天下嗷嗷新主資。
誰疑忠諫郭欽言,不逐戎夷出塞垣。
晉室既無明圣主,果為胡虜亂中原。
上將風戈賞罰明,
矛鋋嚴閉亞夫營。
人君卻稟將軍令,
按轡垂鞭為緩行。
徒覽儒書不學兵,彥和虛得不廉名。
四郊多壘猶相罪,國破將何謝太清。
孤兒寡婦忍同欺,
輔政剛教篡奪為。
矯詔必能疏昉譯,
直臣誠合重顏儀。
戎羯誰令識善言,刑將不舍遽能原。
垂成卻罷鳳儀殿,仍改逍遙納諫園。
心摧目斷哭江??,窺浪無蹤日又昏。
不入重泉尋水底,此生安得見沈魂。
破敵將軍意氣豪,
請除傾國斬妖嬈。
紅綃忍染嬌春雪,
瞪目看行切玉刀。
空知勇銳不知兵,
困獸孤軍未可輕。
安有長驅百余萬,
身馳幾旅欲先征。
王表聞聲莫見身,
吳中敬事甚君親。
是知邦國將亡滅,
不聽人臣聽鬼神。
賈后甘為廢戮人,
齊王還殺趙王倫。
一從天下無真主,
瓜割中原四百春。
救兵方至強抽軍,
與賊開城是簡文。
曲項琵琶催酒處,
不圖為樂向誰云。
能嫌跋扈斬梁王,
寧便榮枯信段張。
襄楷忠言誰佞惑,
忍教奸禍起蕭墻。
明莊節閔并罹殃,
命在朱高二悖王。
已嘆一年三易換,
更嗟毆辱下東廊。
肆意荒狂殺不辜,
方嗟廢帝又蒼梧。
自言威震為英武,
肯慮湘東與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