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一首 其八十八
兔馬有角,牛羊無角。
智不到處,切忌道著。
拈得鼻孔還失卻。
兔馬有角,牛羊無角。
智不到處,切忌道著。
拈得鼻孔還失卻。
兔子和馬本沒有角,卻偏說它們有角;牛和羊本來有角,卻偏說它們無角。在智慧難以觸及的地方,千萬不要隨意言說。即便有所領悟抓住了關鍵,也可能瞬間又失去了。
偈頌:佛經中的唱詞,此處為一種類似禪語的韻文。
智不到處:指超越常規智慧理解的境界。
拈得鼻孔:比喻有所領悟、抓住關鍵。
此偈頌可能創作于佛教禪宗發展的時期,當時禪僧們常以這種奇特的話語來啟發弟子的悟性,打破常規思維,引導他們領悟禪理。作者或許是在與弟子的交流或禪修感悟中創作了此偈。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傳達禪理難以用言語表述、不可執著于表面認知的觀點。其特點是用悖論打破常規思維,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禪宗文學獨特的風格和魅力,對后世禪學思想的表達有一定影響。
洗后高桐不染塵,小池西畔草如茵。十旬積雨愁嘉客,兩度離家愧主人。龍劍飛潛原有數,馬翁得失孰為真。三年看爾沖天羽,萬里摶風慰老親。
百年聞道屬斯人,碧玉中藏太古春。今我登樓望江水,青山紅樹四無鄰。
新蟬上樹空遺蛻,野雀哺雛爭小蟲。粉沾衣袖竹枝雨,香滿水亭荷葉風。
素領應隨秋氣深,卻緣消渴罷彈琴。美人一賦堪千古,何用子虛與上林。
亭上悠然坐見山,東西回合隱如環。懸崖有路神先往,叢桂無言手自攀。理到靜中應自得,事于身外不相關。金堂玉室分明在,何事高人去不還。
庭前木蘭花,皦皦扶春陽。鶴鳴夜漏午,步花獨歌商。低迷露濕衣,浩蕩月滿梁。深省渺誰語,中心空自藏。出門夾徑松,春盡花滿林。毿毿麈尾黃,裊裊云氣深。仙人左元放,騎龍夜相尋。飯我花杪露,實腹虛其心。銅瓶一穟蕙,芳潔以自旌。相看色轉睟,未言意先傾。翛如鄭子真,聲名豈其卿。明窗細披挹,心空氣和平。
孤影衰顏雜苦酸,茴香豆冷酒杯殘。可憐久立長街上,只讓游人帶笑看。
登臨此日正宜春,萬里鯨波絕點塵。銅柱舊營高細柳,玉壺新月照歸人。旌旗閃日遮龍藏,鹢鸛奔云逸鳳津。劍閣燕然誰屬筆,千秋大業始圖麟。
自種忘憂色倍榮,俱分擎露到金莖。家筵易入江魚薦,使節真回天馬行。閨法元常彤管籍,薰修南岳碧桃笙。山龍袞職多需爾,問訊斑衣大笑迎。
看罷南徐紫錦埋,釵亭碧股又催開。旋心纈子紛難識,喚取維揚舊譜來。
全家寄舴艋,結茅非始謀。江市得煙蓑,不博千金裘。道散俗日薄,老聃出衰周。治身去健羨,如稼必去蟊。吾身一隙塵,斯世一客郵。君能通其說,生死真浮休。
姬魯兩生,孔庭遺學。叔孫佐命,儀聲乃作。謂方荊棘,難興禮樂。弗納玄纁,翱飛寥廓。
絕筆仍生筆,我其狂也愚。兒啼葉不止,血出石何辜。將臂等蟲豸,移家托鷓鴣。鬢絲聞鬼哭,不必責頭須。
嵩山未必憐蘭蘭,蘭蘭已受郎君恩。不須刷帚跳蹤走,只擬蘭浪出其門。
正訝春陰逗午光,開筵醪饌列珍行。衰予未怨山齋冷,樂得清賢氣味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