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六首 其六
江河浪如屋,
要須滄海容。
可憐狄仁杰,
猶復負婁公。
江河浪如屋,
要須滄海容。
可憐狄仁杰,
猶復負婁公。
江河中的浪頭像房屋般高大,需要滄海才能容納。可嘆狄仁杰,仍然辜負了婁師德。
浪如屋:形容波浪高峻,如房屋般高大。
要須:需要,必須。
可憐:可嘆。
負:辜負。婁公:指婁師德(630-699),唐代政治家,曾推薦狄仁杰為相,但狄仁杰起初不知,后得知后感愧。
劉克莊為南宋后期詩人,其讀史詩多借古鑒今。此詩或作于其研讀唐史時,針對狄仁杰與婁師德的歷史公案(婁師德曾力薦狄仁杰,但狄起初輕視婁,后知真相而愧),借自然之“滄海容浪”類比人際之“包容”,暗含對時人胸懷狹隘的批判。
全詩以“滄海容浪”起興,引出對歷史人物的評點,核心在“容”字。通過狄仁杰負婁公的典故,強調寬廣胸懷的重要性,體現詩人以史為鑒、關注現實的創作傾向。
離筵初洽鳥嚶嚶,尊酒從頭話舊盟。入室茝蘭寧異味,當年邪許謬同聲。塤篪絕處余憐弟,齒德排來爾是兄。三度海門人不識,卻慚津吏問前程。
闊展食前一丈方,羔兒釀酒鵝兒黃。千里莼羹紫絲長,乳肫豐貯琉璃涼。?齏豆粥得并嘗,尊前何用綠珠娘。貊炙羌煮庖廚忙,碗面濃封龍腦香。魯衛勾吳莫誇鄉,南北兩烹慰中腸。
秋高天宇空,河漢凈如澄。月華皓無際,亭亭照子行。涼風起天末,金石為之鳴。回薄西山岑,搖搖吹客旌。風以比君清,月以比君明。清飆頻遠播,明照無遺情。
仰瞻帷幕,俯察幾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靈倏忽,棄我遐遷。靡瞻靡恃,泣涕連連。呦呦游鹿,銜草鳴麑。翩翩飛鳥,挾子巢棲。我獨孤煢,懷此百離。憂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生一何早。長吟永嘆,懷我圣考。曰仁者壽,胡不是保。
象宇臨幽境,猊峰竦異形。松云侵榻冷,竹露墮衣青。唳鶴驚晨鼓,啼鶯亂晝鈴。停車問民瘼,凄楚不堪聽。
少年從此夕,漸老何所為。與子思故鄉,置酒同賦詩。坐來霜露淡,夜久星斗稀。王宮直北里,天外橫歌期。
佳章雒誦屢回環,最有文緣是此山。卷石不知如許大,一經題品別靈頑。天際云陰日色微,一鞭秋影逐塵飛。村風野色都收拾,也算登高應景歸。秋士悲秋感慨增,吟秋好句筆能勝!城東雁塔題名處,留待明秋拾級登。杖策師門點也狂,隨人覓句坐禪堂。笑渠未識詩中味,就使聞樨不覺香。引玉拋磚索和歌,今朝洗耳聽吟哦。滿城一句留千古,語可驚人不在多!旱苗得雨喜滋培,無奈車薪祗一杯。憑仗新詩通夜奏,空潭喚醒睡龍來。
春送東風今日去,芳草萋萋,未識歸何處?別淚桃花紅灑雨,阿儂太息韶光誤!作計留春三月暮,明歲春來,綰住垂楊縷。不許春歸楊柳渡,花間為蔽東皇幕。
客路何多雨,泥途不可行。野花愁褪色,山鵲濕無聲。布谷催春種,斜陽報晚晴。明朝復何處,身世一浮萍。
九京嗟已矣,今吏孰如君。律己嚴三尺,活人寬一分。清名寒蜀雪,嘉誦藹南云。杉柏風凄切,黃陂原上墳。鄉枌生也晚,嶺外偶同寅。齒我子侄行,情如兄弟親。不嫌同幕辯,要作一州春。滿澗多題字,回頭更愴神。
旗亭燭短,向清尊照破、離愁千疊。泥樣心腸收拾盡,苦為閑云相憶。柳絮誰家,桃花無主,不似春時節。篆灰易冷,玉釵一夜敲折。當日扇角題名,圖中寫艷,抵死禁離別。應有東風知我恨,吹得鬢絲成雪。堤月尋歌,橋霜約夢,溝水空消息。鈿箏何許,雁行三兩難覓。
峻閤岧峣上,層城眺望中。風鈴齊送響,云磴曲盤空。海色搖窗碧,蓬萊影日紅。翠華無復到,長鎖翠微宮。
過我頻將道義論,可堪斜日映秋原。茶爐火斷空淹坐,松徑風回欲掩門。淚盡尚慚詩句意,情深何止故交恩。歐公鄉里廬陵是,吾省文風已復敦。
兀兀地思量,無可得思量。無可思量處,真個好思量。大庾嶺頭逢六祖,鰲山店上見曾郎。
五月牂牁水,今年少濁波。堤連沙衍出,山落石痕多。仰食資畬米,均輸恃海鹺。東陲膏雨足,西土定如何。炎荒為澤國,海舶壯軍威。跋浪如山立,乘風若電飛。雉曾重譯貢,馬已華陽歸。恃有長城在,南人解鐵衣。江闊山為岸,奔流直向東。最愁炎暑月,多作石尤風。不有藏舟地,徒勞拯溺功。可能開別港,羈泊免途窮。厓門三百里,洄溯未為遙。西水秋無力,南風夜有潮。豫防聞往哲,列戍自前朝。海徼波濤地,毋云兵已銷。少日趨庭過,中年閉戶居。恥為無用學,必讀有源書。衰白心徒苦,經綸事已虛。客途猶秉燭,終恐負居諸。處處吊靈均,當年一逐臣。跡疏猶戀國,道直不謀身。日月懸詞賦,風濤泣鬼神。湘流殊未極,來者又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