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潘伯寅光勛師
不分瓊瑤盈手贈,
開緘涕淚欲沾襟。
天涯有母同高餓,
歲暮無人念苦吟。
四海倉黃為客慣,
十年貧賤受知深。
感恩不敢師門說,
風雪天寒一寸心。
不分瓊瑤盈手贈,
開緘涕淚欲沾襟。
天涯有母同高餓,
歲暮無人念苦吟。
四海倉黃為客慣,
十年貧賤受知深。
感恩不敢師門說,
風雪天寒一寸心。
沒想到您以珍貴的饋贈雙手相贈,打開信封時淚水已沾濕衣襟。遠在天涯與母親一同忍受饑餓,年終歲尾無人關心我的苦吟之作。漂泊四海客居他鄉早已習慣,十年貧賤中深感知遇之恩。感恩之情難以當面訴說,唯有風雪寒天里這顆赤誠之心。
瓊瑤:美玉,此處比喻珍貴的饋贈或關懷。
開緘:打開信封或包裹。
天涯:指遠離家鄉的僻遠之地。
倉黃:同“倉皇”,形容漂泊不定的狀態。
受知:得到知遇、賞識。
師門:指老師的門下,此處代指潘伯寅。
此詩當為詩人向恩師潘伯寅(晚清重臣、學者潘祖蔭)致謝之作。潘伯寅素重才學,常提攜寒士。詩人或在漂泊十載、生活困頓之際(詩中“十年貧賤”“四海倉黃”可證),得潘氏關懷饋贈,故寫此詩表達感激。創作時間或在歲末,結合“歲暮無人念苦吟”推測,時詩人處境艱難,更顯師恩珍貴。
全詩緊扣“感恩”主題,前半述困境(漂泊、貧病、無人知),后半表恩情(十年受知、不敢言謝),以個人際遇反襯師恩厚重。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晚清文人酬師詩中情真意切的佳作,體現了傳統師生間“知遇”與“感恩”的深厚情誼。
百戰依前勇氣成,
窮邊深入耀精兵。
穹廬燒盡龍庭破,
卻上燕然更勒銘。
久矣塵機息漢陰,幽棲四面繞蒼岑。
撈蝦人在荻蘆渚,伐木聲來杉竹林。
隱幾據梧聊永日,清琴濁酒尚關心。
知君舊是山陽侶,款段相過愜素襟。
真州帆集水差差,愁絕艑郎唱櫓遲。
日腳漸收云黯處,蘆梢作響雨來時。
長牌短堠程初起,聽水披風酒不辭。
失笑別家才一夜,獨眠單枕有離思。
渡水西岸去,
小洞僅容膝。
仰視天上云,
片片洞口出。
早將詞賦答雄風,
貴戚元推第一功。
遍操南音新顧曲,
周郎何必在吳中。
遐想先生后世名,
常如山水四時青。
因知功業成何事,
歸美惟消犯帝星。
看盡葭蘆偃水潯,又驚寒木擁殘岑。
含豪欲賦江關事,只有鐘山雪意深。
丹青鶴澗我心降,坐對猶銷雨半窗。
絕似支提靈谷里,寺門但欠枕寒江。
托怨靈妃賦《感甄》,
多情玉枕暗傷神。
莫嫌泣豆相煎急,
蚤與君王作路人。
野飲政自樂,何庸拘束交。
窮居闕醇旨,逼此歲欲凋。
冷仙歘照坐,開嘗驚韻高。
秋空映黃菊,氣澄掃微霄。
攜之壽佳客,豈諱十里勞。
供釀者誰子,頗疑人姓焦。
三杯反淳樸,一盞破郁陶。
酒材兼譜至,我醉吟今朝。
迷涂不自覺,坐見六秩交。
霜發凜無幾,況此日夜凋。
所寄在酒盞,傾銀不辭高。
澆我磊塊胸,那復氣干霄。
手開赤泥封,不辦呼孟勞。
乍紓愁腸回,亦沃渴肺焦。
君甚似江州,愧我非姓陶。
為僚且親串,酌我非一朝。
微疴如小隱,閉戶即山林。
節序拋孤枕,生涯剩苦吟。
霜中群木盡,雨后一鐙深。
持此蕭閑味,應符靜者心。
湖光蕩綠春拍塞,百雉之東才咫尺。
五步一亭十步榭,軒窗處處臨水辟。
露濃晝淑花溜紅,煙嫩堤平草連碧。
俯窺萍罅魚上下,仰聽木杪禽格磔。
拂拭塵埃讀祖碑,摩挲峰竅憐盧石。
中年懷抱多感慨,東西跳丸駒過隙。
山林鐘鼎同一盡,可笑世網甘形役。
甕邊吏部真得計,右酒左蟹船中拍。
明朝風雨那可料,且對湖山醉今夕。
沙鷗許我再尋盟,從此時攜杖頭百。
赤云夾日金烏吞,祝融御空乘朱軒。大地忽作秦宮燔,不可向邇如燎原。
猛勢排蕩裂厚坤,大聲拉雜喧海垠。紅光燄燄浮朝暾,居人四出如驚猿。
焚徹大逵通余轅,亟令標弁腰帶鞬。率屬洶洶車無幡,列校嚴比將軍屯。
黑云前導長竿?,郁攸氣逼如炙膰。挈持瓶罌兼瓦盆,五石之瓠浮大樽。
水能倒吸銀河翻,欲撼天闕為平反。壯士奮怒眾目瞹,波濤下注濡地根。
焦頭爛額哀元元,虔誠默禱叩帝閽。須臾融風熄市垣,大雨一洗瘡痍痕。
三十六皇皆手援,焚香再拜酬天恩。
滿目暮山平遠,
一池云錦清酣。
忽有鐘聲林際,
直疑夢到江南。
夢熟鷗鄉,酒醒魚國,汀洲畫橈斜倚。一路晚蟬涼自語,響碎柳陰三里。
竹枝聲乍起,夕陽紅到銷魂地。半天暝色,半湖云氣,忽忽愁難寄。
草際。瘦蝶雙飛,認東風裙幅,那回游戲。幾日不來煙雨冷,荒卻舊時羅綺。
小縷仍靠水,水邊窗戶玲瓏閉。秋老矣,白了菱花影,青了蓮房子。
燒燈時節傳柑宴。青粉墻西見。個人偷眼隔窗紗。映出月中根葉、雪中花。
分明玉茗堂深處。小立垂垂樹。問名猶喚內家真。一點荔枝飛騎、笑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