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禪師塔
當時道價極光華,鷙獸相隨共一家。象去虎亡師亦老,不須百鳥更銜花。
從來猛虎性堅剛,據石依林死不僵。何待寒林班侍者,千年陪葬祖師傍。
當時道價極光華,鷙獸相隨共一家。象去虎亡師亦老,不須百鳥更銜花。
從來猛虎性堅剛,據石依林死不僵。何待寒林班侍者,千年陪葬祖師傍。
當年常禪師的聲望如日中天,連猛禽野獸都跟隨左右親如一家。如今大象離去猛虎亡故,禪師也已年邁,無需百鳥再銜花供奉。猛虎天性本就剛健倔強,依石傍林即便死去威嚴仍在。何須等待寒林中排列的侍者,它自會千年陪伴在祖師身旁。
道價:僧人修行成就與聲望。
鷙獸:猛禽野獸,此處指與禪師親近的動物。
不須:不需要。
堅剛:堅強剛硬,形容性格或氣勢。
死不僵:雖死而威嚴猶存,引申為精神不滅。
寒林:佛教中指僧人圓寂后荼毗(火葬)之處,亦指禪林。
班侍者:排列的隨從侍者,此處指守護祖師的靈物。
此詩應為常禪師圓寂后所作塔銘詩。常禪師或為唐代禪僧,生前以高德感化眾生,連野獸亦親近,故后人通過追述其生前德望與身后靈物相伴的場景,表達對禪師的敬仰。創作背景或與禪宗盛行、重視祖師傳承的時代風氣相關。
詩以簡練筆觸勾勒常禪師生前道化廣被、身后靈物相隨的形象,贊頌其深厚禪修與崇高威望,體現禪宗‘以心傳心’的特質。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是禪意詩歌的典型之作。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霽潭鳣發發,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澗道馀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游。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王室今如燬,仍聞喪我師。古容圖得否,內院去無疑。岳鬼月中哭,松龕雪次隳。直須文五色,始可立高碑。
送兒上前線,氣壯情亦愴。五齡父罹難,家貧缺衣糧。十四入行伍,母心常凄傷。烽火遍華夏,音信兩渺茫。昔別兒尚幼,猶著童子裝;今日兒歸來,長成父模樣。相見淚沾襟,往事安能忘?父志兒能繼,辭母上前方。
湘簾卷還下,一陣黃昏雨。高閣登臨,獨自無意緒。故人不見,水遙山遠,北來南去。幾曾倩傳別語。看如許。紫苔斑點,綠荷破碎浮萍聚。正似愁根,鬢絲白盡千萬縷。舊盟記在,粉箋蜀紙,寫成的據。那知又,恁輕誤。
今古雖同盡,存亡惕遽分。人誰為為善,天不右斯文。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墳。音塵竟何所,俯仰嘆蒿焄。
秋夜不可晨,悲歌聊自永。頫聽一掀簾,星河光烱烱。霜浮萬瓦寂,月滿四山靜。壯心隨北風,吹入單于境。
繽紛萬片打窗來,驀趁斜風舞卻回。可怪今春寒特甚,梅花一半未曾開。酒樓柳絮白紛如,帶雨隨風密又疏。萬景天全群動息,玉堂人老臥茅廬。從來春雪有人嫌,六出雖工亦漫然。客舍無氈渾可事,爐無薪炭褐無綿。
過現無三世,星霜有四明。秋殘心似口,冬至眼如眉。了了何依住,新新孰變移。歲寒同飲啄,冷暖自家知。
鄴衛松杉外,芝蘭季孟間。盡希重詔出,祗待六龍還。不疾成千古,令焚動四山。感恩終有淚,遙寄水潺潺。
空負梅關團圓月,囚門深鎖窺不得。夜半皎皎上東墻,反影鐵窗皆虛白。
競說楊枝傾上國,樂天題品付歌行。但同學語雛鶯小,未見回眸剪水明。席舍主人能顧曲,曉來妝燭想銷檠。海棠何必尋龍井,愿聽周詩賦鹿鳴。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雨聲沖夢斷,霜氣襲衣單。利劍摧鋒鍔,蒼鹯縮羽翰。平生沖斗氣,變作淚汍瀾。
心心心,莫謾尋。道道道,已蹉過。不蹉過,是什么。一機全,步步到。木馬已追風,瞎驢倒推磨。
苔色排檐綠上階,詵詵衿佩集虛齋。耳根厭聽閒風雨,惟有讀書聲最佳。風收細雨斷梅天,晝永身閒但欲眠。木枕桃笙真有味,廣文不用嘆無氈。
師稟盡名卿,孤峰老稱情。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苦霧埋空室,啼猿有咽聲。今朝益惆悵,曾沐下床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