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三年同深之學士子開侍郎在初考今復承乏有懷舊游因作此詩并幕次唱酬二章寄呈深之學士子開侍郎 其一
集英今日事,
全似戊辰春。
文彩窺多士,
游從憶故人。
抗旌浮海角,
艤棹即河漘。
試作詩相寄,
詩成更損神。
集英今日事,
全似戊辰春。
文彩窺多士,
游從憶故人。
抗旌浮海角,
艤棹即河漘。
試作詩相寄,
詩成更損神。
今日在集英殿的科舉事宜,完全像戊辰年的那個春天。觀察眾多士子的文采,回憶起與舊友的交游。曾舉著旌旗漂泊于海角,停船靠在河岸之邊。試著作詩寄給你們,詩寫成后更讓人傷神。
集英:指集英殿,宋代宮殿名,為科舉殿試場所。
戊辰:干支紀年,此處指作者與友人初次共同擔任考官的年份。
抗旌:舉著旌旗,代指出行或任職的經歷。
艤棹(yǐ zhào):停船靠岸。
河漘(chún):河岸。
損神:傷神,指因感慨而內心煩憂。
元祐三年(1088年),詩人再次擔任科舉考官,回想起與深之學士、子開侍郎初次共同擔任考官時的交游往事,遂作此詩寄贈,以表對舊友的懷念。
此詩以今日科舉之事為引,追憶與友人昔日同游的時光,通過場景的呼應與樸素的語言,真摯地表達了對舊友的懷念之情,情感深沉而動人。
半生書劍孤心老,萬里山川兩眼醒。空向西陵問佳氣,舜田禹穴草青青。
夜闌深語剔寒缸,別意蕭蕭竹半窗。明日孤帆鴻影外,東風殘雪過曹江。
扶子攜孫入化城,閩天風雨草鞋輕。
此生已了人間事,到死還添塞外情。
萬里冰寒含淚遣,一池花發撇衣行。
瓣香欲寄黃沙隔,孤雁無聲月自橫。
圣王深愛遠民安,安遠掄才拜宰官。
欲為九重宣德化,暫來百里撫癃殘。
露搖征旆吳山曉,月滿維舟貢水寒。
一路風光從此去,更無纖穢瘴層巒。
奇峰突兀水平鋪,
天造形神畫不如。
寄語時人休得意,
好山宜看不宜居。
繡葩紅蒂墮殘芳。蝶醉蜂癡一簇香。
盧家少婦郁金堂。對斜陽。
云雨巫山枉斷腸。
卓爾難將正眼窺,
回超今古類難齊。
苔封古殿無人侍,
月鎖蒼梧鳳不棲。
珍重舊金荃,曾見玉梅風度。
無那移陰院落,悵飄零誰主。
多情脈望作清緣,來伴錦蕓住。
從此奇珍什襲,秘鴛鴦繡譜。
月峰歌,孤峰壁立何嵯峨。遙岑深夜露寒魄,碧空景泛琉璃波。
禪心自與秋空并,皎潔圓明兩輝映。一毫不擾天境澄,萬籟收聲俗囂靜。
茲山住錫今幾年,上方殊勝猶依然。林泉自喜足幽憩,機關已覺忘塵緣。
九夏三冬戒律精,空巖草木應知名。相期后夜訪高致,長嘯一聲山月明。
便娟之脩竹,寄生乎江潭。
葳蕤上防露,泠泠下來風。
那知竹與柏,虛塞兩異心。
蓬矢射犀草,箘落委荒林。
夏首西浮遠,涔陽南望深。
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
天高何儺問,斯情匪斯今。
金剛未破羚羊角,西極流風大夏薰。
自分疏狂投瘴海,敢將衰朽負明君。
藍關馬瘦堪寒雪,岳頂天低識暮云。
卻笑元和無眼孔,鱷魚猶解畏斯文。
豈是江東日暮云,文教盲瞀辨疵醇。
逢茲百煉千錘句,愧我南腔北調人。
王者生頭難價值,士之存舌合僵皴。
題完恐有阿私意,手把篇章一再巡。
鳥聲花氣滿山溪,
中有山翁醉似泥。
詩思欲狂邀不得,
粉墻石壁渾漫題。
貫弓執矢一亡臣,未洗昭關客路塵。
道上乞飧逢漂女,江邊款渡得漁人。
致君豈謂初無術,賣國由來別有因。
文種墓空山脅冷,怒潮朝夕怨江濱。
積水忽變濁,聚星無復光。
風流都滅盡,天理竟冥茫。
過事皆陳跡,馀哀祇淚行。
遙憐轉麈柄,顧影夜燈旁。
莽莽中原王氣黯,
嘶風胡馬尚南來。
傷心二百年前事,
遺恨分明賦大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