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偶得七首 其六
造物吾慈母,
厚生詎所惜。
諸艱篤儆策,
素懷試不易。
安貧貞順事,
昧缺動忍益。
怨尤顯逆情,
神聽不咫尺。
慎密飫道腴,
足以驗晨夕。
造物吾慈母,
厚生詎所惜。
諸艱篤儆策,
素懷試不易。
安貧貞順事,
昧缺動忍益。
怨尤顯逆情,
神聽不咫尺。
慎密飫道腴,
足以驗晨夕。
大自然如同我的慈母,厚待生命怎會吝惜?種種艱難是深切的警示鞭策,想要實現平素的志向并不容易。安于貧困是堅守正道的事,經歷困境能讓人在磨礪中獲益。抱怨顯露出違背情理的心態,神明的聽聞近在咫尺。謹慎周密地領悟大道的精華,足以在朝夕間驗證其真諦。
造物:指創造萬物的自然或上天,此處擬人化為慈母。
詎(jù):豈,難道。
篤儆策:深切的警示與鞭策。篤,深厚;儆,警戒;策,督促。
素懷:平素的志向、情懷。
貞順:堅守正道,順從天理。
動忍:語本《孟子·告子下》“動心忍性”,指在困境中鍛煉意志。
怨尤:抱怨,責怪。
咫尺:形容極近,古代八寸為咫。
飫(yù):飽食,此處指充分領悟、享受。
道腴(yú):大道的精華,比喻深刻的哲理。
此詩為“讀書偶得”組詩之一,當為詩人閱讀典籍時觸景生情所作。創作背景或為詩人在生活中經歷磨礪后,通過讀書反思,以詩記錄對人生、道德的感悟,強調在困境中堅守正道的重要性。
全詩圍繞“安貧守正”展開,以“造物如母”起興,借“諸艱”“動忍”等日常體驗,勸人摒棄抱怨、慎修德行,最終落腳于“驗道”的實踐,體現了詩人對道德修養的深刻思考,語言質樸而哲理鮮明。
綠薜紫藤緗色子,種玉綿延春透髓。晴虹歲晚寒不起,托命長镵山谷里。小隱墻東整藥欄,斸土政得才槃槃。服食相傳養生訣,茂陵劉郎和露啜。
蠟換梅姿,天然香韻初非俗。蝶馳蜂逐。蜜在花梢熟。巖壑深藏,幾載甘幽獨。因坡谷。一標題目。高價掀蘭菊。
秀夫沉海中,擴廓竄塞外。志事雖不成,生氣千古在。凜凜天澤義,一息持顛沛。君臣二為多,孤舟地非隘。但得肝腦涂,足抵風云會。屯運與昌期,同扶天紀墜。時乎不驟得,誰識我心痗。
桐江上,一絲風。羊裘坐危石,輕雪落寒空。故人乘龍忽相憶,徵起終辭諫議職。夜驚星動紫微垣,曉見云歸翠蘿壁。振衣獨立富春山,魚鳥亦知心事閒。清風高出云臺表,遺跡長留山冰間。
波闇管弦猶急,山寒簾幕輕垂。去年江岸醉扶歸,燒鐙紅萼里,雨雪滿幽枝。人去春歸花滿,人歸春去花稀。更番惆悵有誰知,月明銀燭暗,酒力欲消時。
高士遺蹤尚可尋,襄陽城外閟幽林。久知軒冕浮榮薄,已卜耕鋤樂趣深。麟閣不圖丘壑相,鹿門應遂白云心。千秋事與人俱往,滿目松楸帶夕陰。
宜城徵美醞,漢水得佳魴。登峴思前哲,游池醉夕陽。
室空超眾止,理妙契無同。簾卷半規日,香吹一線風。草晴唯欲碧,花晚尚能紅。老我閒居興,清應到小童。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但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眠芳草。
宦業遭時運,儒先保壽齡。來徵宋文獻,竟是蜀沈冥。清節衣冠古,吉人山水靈。高門久陰德,諸子用遺經。
三月三日天清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內,江上已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引,馬前已被紅旗陣。兩岸羅衣破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擢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雷聲沖急波相近,兩龍望標目如瞬。江上人呼霹靂聲,竿頭綵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只將標示輸贏賞,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不思得所各休去,會到摧舟折楫時。
芳友依依,結根遙向深林外。國香風遞。始見殊蕭艾。雅操幽姿,不怕無人采。堪紉佩。靈均千載。九畹遺芳在。
水擊微風露洗林,閒廊舊夢已銷沉。重經踏月陰陰地,幾損扶天悄悄心。扣石拚同如意碎,瘞書未信井函深。畸零蟣虱猶難擬,愁影朝朝費照臨。
西陵樹,曾是美人歌舞處。腸斷君王死別時,蛾眉憔悴分香去。奸雄心事有誰憐,殘瓦空題漢代年。銅雀春深懸落日,石麟秋冷臥荒煙。鄴下興亡今又古,烏號野樹猿啼雨。泉扃長夜鎖幽魂,有酒誰澆臺下土。
赤欄畫柱水光中,更愛豐碑筆吐虹。霧市溟濛鰲闖首,雪花錯落馬行空。關門近接俱天險,溪水平流亦海通。執樸笑渠憂詛者,不知說豫坐收功。